篽箖草堂,城市竹林里的茶事
本帖最后由 BDSD吾界设计 于 2022-9-29 15:07 编辑BDSD吾界设计 | 篽箖草堂,城市竹林里的茶事
诗人海子曾经谈论陶渊明和梭罗的归隐山水,他说,陶渊明重趣味,梭罗却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海子不喜文人的趣味,他将直接关注生命当成他的诗歌理想。在远离大自然的城市之中,以一处小院,一间庐屋,短暂安放自己,在茶香清韵间偶尔与生活隔岸相望,将闲情变成暂时的逃遁,在天、地、林间舒展心性。因着这一处自然而然,不放弃文人趣味,不略过生命本身,这应是当代人永恒的追求。
庐屋·茶事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长物志·卷一室庐》
01 篽箖草堂
古时文人将居住地点分为,上乘在山水间,次之为村居,再次之城郊。今天人们距离山水、村居和城郊越来越远,只能寄希望于在闹市中打造一处清幽之地。本案是一个用2958根竹子“编织”而成的,从内到外散发着自然气息的茶馆。项目位于广东惠州,设计师林文科将一座闹市区的3层建筑改造成茶空间,取名“篽箖草堂”。
“篽箖”二字,冷僻少见,却内涵深远。取“竹子做的禁苑”之意,重独处,又可与自然相融,深信在这一方静地,可抛去繁冗,安放身心。完工后,主理人为其写了一首藏头诗: 篽苑春雨后箖中鸟鸣声草木深香处堂下有佳人
02闹市中的茅屋
作为临街店铺,设计师有意让空间向后撤退一步,完全隐于街道环境中,如遗世独立的谦谦君子。竹篱遮住视野,以自然笔触与街道对话,定义了建筑的自我边界。
外观经过改造后,以竹篱围合出一方庭院。整体高度为1米8,从庭院向外观望,喧嚣的马路从视野中消失。车水马龙声经这一片竹篱的过渡,逐渐减弱,氛围开始松弛。从踏入小院的那一刻,设计师希望调动人身体的感受力,以感官的舒适慰藉心灵。
汲取东方园林与日式枯山水的灵感,以旱溪和步石引导人的脚步,象征着曲折的山间石径,矮松圆润齐整,手水钵清脆的水滴声犹如山泉,遍植植物、苔藓,在太湖边寻访太湖石置于庭院里。如微观的山海,抑或高耸的群峰,穿越时间而来,屹立于此,万水千山融于一瞬,精神自由驰骋。
设计师希望传递出宋代小院的自然静美,在细小、平淡和难以察觉之处,藏着对美的独特理解。春啼、夏雨、秋阳、冬叶,小院有自己的四季,光影在半遮半掩间,有了复杂的层次。茅屋下一杯清茶,看着阳光穿过顶部茅草洒下细碎的光,这就是时光的影子。
03满室竹香 1274公里,2958根竹子,从江苏湖州到达广东惠州。 不论是“四君子”还是“岁寒三友”都少不了竹子的身影。文人爱竹,除了其清雅高洁之姿,更在于“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的坚韧,即使在逆境中也抱持达观的心境。 湖州有“中国竹子之乡”安吉,在那里群山遍布绿竹,风吹竹啸,风止竹静,满目苍翠。历史上也因此诞生过中国画流派之一的湖州竹派,由文人画两大魁首文同、苏轼开创。
湖州竹派始祖文同的《墨竹图》
明 仇英《独乐园图》
北宋画家文同长于画竹,尤其喜爱画墨竹,使墨竹画脱离了工笔设色花鸟画而自成一派,写实又不烦琐,形神兼备,大大超越前人。后苏轼接任湖州知州,写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后被贬谪惠州,东新桥、西新桥、苏堤、故居和朝云墓等因苏轼而名留千古,也成为惠州的文化名片。从竹之乡到岭南名城惠州,一种奇妙的文化联系在这里汇集。
作为建筑材料来说,竹子散发着天然的味道,是最自然环保的材料之一,是构造室内空间时的优质选择。
04竹子的构造 这2958根竹子,经过高温杀菌、晾干、防腐防虫处理,到了惠州后设计师对其严格筛选,看表皮是否完整、粗细是否统一、垂直度如何,只有达到良好的品质才能用来构造空间。整个一层是开放式的公共区域,设计师在建筑内部打造了一个“竹林”,缓步其间,身影穿梭带动光影的变化。“耳濡清风徐来意,目及竹浪起伏时”,竹下品茶,相谈甚欢。
以竹子作为连贯性和统一性的表达,用阵列性和排比来建构天花、屏风、陈列架和楼梯栏杆。横竖交叉成井字型,层层复合,排列严密,秩序感极强。同时也考虑了开放性和通透感,整个空间完全打开,以竹作为划分空间的界限。
接合结构和节点细部的建造是颇有挑战性的,首先是所有的竹子在裁截时,需要考虑统一性的表达。尤其是使用在天花处的竹子,竹节的位置要在同一个点上,因此每一个竹子都在现场裁切、钻孔。
建造的过程对于普通施工工人有相当难度,设计师在画完示意图以后,初始的扎带工作工人实施起来并不顺利,最终只能是设计师亲自搭建完成。
有机的竹结构仿佛自然生长出来,从顶部垂下,从侧面生长,高矮丛生,包裹着整个空间,带来了柔软的质感。取诸自然的材料,经设计师的匠心,以现代的结构,建立起人与环境的关系,又包含着对诗意文化的追求。
网格结构让风可以自由流动,又过滤掉强烈的光线。最大限度保留了竹子材料原本的美感,从室内向外望去,与庭院里的竹子相呼应,仿佛空间无限延伸,让人忘却正身处闹市街区。深切感受“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的美学韵味。东方风雅,在漫长的现代化进程中,没有风化,亦未逝去,在现代空间里,依然可以产生链接。
05 自然而然谓之自然藉由篽箖草堂,设计师希望传递他对于自然的理解。自然,那些未被人类影响过的事物,诸如植物、动物、原始状态下的事物,它们有着内在的力量,有时温和有时暴烈。另一方面,自然美是与一切矫揉造作或者数字化相对立的,它蕴含着真实的力量,有时只是捕捉到了一些痕迹,或者是试图在表达不可言说的感受,以及那转瞬即逝的美。
自然的命题与时间和生命有关,外在的变化传导至内在,无声的共鸣,无形的力量,无边界的渗透。沉浸在自然而然之中,遵循自然法则的引导,领悟生命的真谛。
为了呈现一个自然而然的空间,在公共空间过滤掉多余的光线,营造出一丝幽暗的氛围。光的侵略性消失后,器物以真面目安静地陈列在架子上,空间的物品更加柔软而感性。
金元好问在《山居杂诗六首》之一写道:“瘦竹藤斜挂,幽花草乱生。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恰巧是这里的写照,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是闹市中的“山居”。庭院里的每一块苔藓、每一丛植物都是草堂主理人种植,触摸过的泥土和根须带着温度静静生长。入门的丁步掺杂进大量的茶叶梗,盈盈茶香拂面与客人一起随风潜入内。墙面在乳胶漆中拌入稻草,然后再坯上墙。室内的砖块是从苏州远道而来的。
清晨,阳光从大门外照进来,照在竹子上,会呈现出一种微妙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连地面的影子都以一种阵列感出现。
二层在改造时扩大窗洞,让更多的自然光进入,但是设计师以帘子做遮挡,光穿过帘子,材质变得轻盈如薄纱,光影在虚幻中变化,若隐若现,洒在地面上,一切都极其安静。到了夜晚,屋子里更明亮,小院子里幽暗下来。
作为私密的品茶空间,二层以东方传统文化中诗意的符号象征引导放慢脚步,与自我对话。留白、借景、框景等手法精心排布,简练的线条、凝练的笔触,浓淡之间,镌刻出深沉的东方情怀。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日本的铁壶、仿宋代的书法作品、景德镇的瓷器、复古的茶具、现代的工艺品、尼泊尔的雕像,多元文化融合在这个空间里,散发出独特的韵味。茶和自然是这里的源点,在雅致、古朴、隐逸间呈现出一幅现代都市的生活画卷。
—— 项目名称|篽箖草堂项目地点|中国·广东·惠州项目面积|380m2设计公司|BDSD吾界设计主案设计|林文科 孙征远设计团队|何海权 叶佳欣 潘美嘉 叶向真 郑菁华 苏日贤 广告制作|平空术造项目摄影|瀚墨视觉 叶松
BDSD吾界设计成立于2019年,由设计师林文科和孙征远创建于大湾区东岸的“岭南名郡”惠州。从成立之初,便以大湾区的创新开拓精神赋之于设计之中,以有趣、年轻、先锋、积极的态度传递设计能量。致力于在不同的空间中探寻设计的价值,为客户提供空间策略、室内设计、美学陈设、建筑园林、灯光设计以及精准落地,设计项目涵盖家居、办公、展示、文化休闲。旗下拥有茶空间「篽箖草堂」、阅读空间「篽箖·上野書屋」、材料研究室「平空术造」。BDSD吾界设计倡导回归生活本质,创造出舒适、有情感、有生命的空间;融多元的设计语言为一体,不断探索求知,寻找生活的诗意与真意,实现理想的存在状态。
:lol 设计意境之高,手法独特,思维严谨,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