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建筑 发表于 2025-4-18 12:57

北京家具城上的运动社交场 - 超级光合运动空间 | 普罗建筑

1 “家具之城”如何再生?
How to regenerate the “Furniture City”?城外诚家具城是北京南城最大规模的家具售卖市场之一。曾经,如集美,城外诚,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巨型的家具城,其巨大的体量与人流,形成了北京城中的巨大的城市节点,塑造了曾经的环线上诸如“十里河”,“丽泽桥”,“玉泉营”,“五棵松”,“大红门”等“家具之城”的城市图腾,而其巨大的体量和繁杂的人流也总被诟病为影响区域品质的“城市问题”。
▼动画及穿越视频
attach://5100629.mp4
▼项目概览

▼南四环边巨大的城外诚家具市场

▼城外诚家具市场的往日喧嚣与今时萧条

20多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家居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内城重新更新开发,“家具之城”开始渐渐没落,曾经熙熙攘攘的巨大空间,如今人可罗雀,萧条冷清,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成为了被遗忘的巨大的“城市遗迹”。当年这些城乡结合部的区域,成为了这些巨大的,人流物流混杂的,充满各种变更和不确定性的“市场空间”的绝佳选择。而当这些区域渐渐发展成为城市核心区,这些“市场空间”却仍然保持着二三十年前的状态,无法衔接城市的发展。如大红门等市场随着这些年的整体搬迁,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大部分的市场由于产权的原因,很难再次整体开发,而家具市场显然已经无法支撑这些巨大空间的继续运作。 作为城市策划研究者,通过新功能与设计的策划与植入,能否重新激活这些空间业态?成为我们一个兴趣重点。
▼北京几个类似的家具市场成为亟待解决与更新的“巨型城市废弃空间”问题

2 运动负形矩阵,让城市观看”运动的痕迹”
The Urban Concave Matrix, a movement neighborhood that becomes a “museum of sites in the everyday city”家具城是一种典型的“矩阵空间”,通过顾客的条形走道与店铺的矩形空间共同组成一个巨大的水平网格城市。南城最大的家具城-1995年开业的城外诚也不例外,其顶层是一个几万平米的高达8米的大跨度斜坡屋顶矩阵家具售卖空间。这些家居店铺内部营造出的样板间“生活场景”,像一个个居所,而整个空间如同一座不断更新并活了30年的水平矩阵城市。
▼家具城展示的是多样的“生活场景模型”,如同一座微缩的城市,在这样的“生活的遗址”上再叠加一座新的体育城

▼负形矩阵-一座“遗址博物馆”式运动空间的模型

我们接到的任务,是将这座“城市”整个拆除变为一种新型运动社区。这就如同在一座城市的“遗址”上再造一个新的城市。这种再造,我们不希望是传统商业化暴力的推翻重来。新的空间如果能继承与回应之前的“生活的痕迹”,那么城市人文生活的活力就能得到延续。保留家具城的矩阵形式痕迹,也反向促进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体育空间模式-负形矩阵。
▼一座“向下建”的“负体育馆”

“负形矩阵”不同于传统体育馆“往上建”的思路,我们将遗址博物馆的流线模式引入到体育馆,从城市电梯直接进入到上层自由街区,然后在这个自由的平面上,将运动空间全部设置下沉,形成“运动展示坑”。两个高度的空间,使观众对运动的参与,就如同在观看“发掘现场”般的沉浸感。上层是自由的不用买票的城市空间,成为“离场”的空间。而下到运动场的过程使运动员们迅速感到“在场”,成为舞台表演的中心。“负形矩阵”不但创造了运动身体空间新的感知模式,其可控的商业经营模式,满足其成为城市街区空间延申的客观条件,使运动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这类“家具之城”再次注入不断更新的城市活力。
▼“栈道”与运动“遗址坑”

3 “微地形”漫游栈道,可分合的“运动坑室”与悬浮的“运动叠墅”——运动社区成为立体的空间互动装置
Urban trestles, sports pits and suspended boxes – the stadium becomes a huge spatial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在这个负形矩阵中,上层的平台系统通过电梯直达,与城市无缝链接,将现存商场及城市周边各个方向的人流自然汇入这个自由街区。我们将其称之为“城市栈道”。在城市栈道的中央通道上,一方面,我们刻意拓宽了尺度,让这条贯穿全场的通道,不仅仅是一个快速交通,同时还可以是一个大展场、交流场所、咖啡休憩区,甚至可以是一条秀场。
▼将不城市同方向人流交织汇合的自由城市栈道

▼四通八达的巨大城市栈道编织了整个运动场域

▼中央栈道的“微地形”创造观众与运动之间的互动

▼中央栈道区-篮球,儿童篮球,足球,壁球,共享办公区

另一方面,栈道不是一个平面,其具有很多起伏的“微地形”。这些“微地形”使城市栈道与运动场地之间的视觉高差关系,通过地面垂直的起伏与墙壁水平的翻折,不断连续变化,将下沉的场地自然地“暴露”出来。使栈道上的观众或沉浸,或旁观,或俯视。观众与运动员,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主被动关系不断转化,使运动场与观众席都变成交流的舞台。在变化间,人的视线一会高一会低,羽毛球,足球,篮球会不断跃动飞过护栏的高度挑起你的注意,仿佛一不小心羽球就会飞入你的眼睛里。另外这些起伏的地形自然演变成可以站立,坐下,倚靠或工作的“观众家具”,给不参加运动的人们带来休闲与乐趣。这些起伏变化的栈道系统最终形成了整个社区的垂直与水平交通体系。
▼“微地形”折纸模型研究动态图

▼可以“倚靠”的微地形

▼不同高度观看比赛场景





▼“微地形”栈道下沉成为观赛座椅

▼VIP运动区-可灵活组合运动空间的升降门以及环绕的厚墙系统内的服务设施

几个巨大的“运动之坑”之间,因为不同的功能需求设计了不同的互动关系,有的是上部联通,但是底部分成不同的区域,由门来隔开管理。在服务空间的区域则采用可视线穿透的拉网,让服务区的属性更好的被识别使用。有的区域则是相通或近似的功能,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变成一体的大空间,这样使得整体运动场地摇身一变,成为了可以展销汽车,可以进行更大的活动场地。有的区域为了强调连通性,还采用了卷帘门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互动性。

▼“厚墙系统”内集成服务,零售,品牌等辅助功能

城市栈道并不只是一个交通系统,它同样是一个“厚墙式服务系统”,集成了服务于运动场地的“后勤空间”,如商店,储藏柜,等候区,VIP包间,办公区等。其中,国内首创的“私人羽球空间”模式从厚墙系统延申成为空中“运动叠墅”的形式。人们从城市栈道上进入私属“运动叠墅”休息室,再由内部的私人楼梯下到专属球场。休息室中设置了淋浴,更衣,卫生间,洽谈等功能,其整体的玻璃箱体设计使休息区与运动区保持视线连接,形成私人观赛包厢。同时,隐私雾化玻璃的设计在洽谈时可保证空间的隐私性。
▼悬浮在羽毛球场上的巨大的VIP“运动叠墅”

▼首创的集休憩,洽谈,淋浴,洗手间一体的LOFT式私人运动运动会所模式


▼VIP网羽球区

▼“运动叠墅”包厢


▼由包厢内部观看私属羽球场

4 超越运动,“矩阵”上的“奥德赛之旅”
Beyond Sport, “Journey to Odyssey” on the Matrix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壁球,陆冲,餐吧,路演等不同功能均匀分布在整个“矩阵”中。一个巨大的,混合的超越运动本身的社区场所被构建出来。不被定义的行为也可以随处发生,整个区域不同的场景,气味,声音混杂在一起,使人的肾上腺激素飙升。运动员,家长,网红,周边居民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圈,一个新的“社区”.▼不同的运动场景与不同身份的人通过负形矩阵交织在一起流线除了中轴这个非常清晰的主干道,走入每个球场又各有不同,有的通过一条镶嵌的坡道,有的是一二层组合的自带单独旋转楼梯的复合单元体,有的是一条看似平常的双跑楼梯,跑到一半会突然看到展开的柳暗花明的开阔场地。有些流线被精心设计成一个蛇形体系,第一次参观时会不自觉地从一个方向进入,从另外一头传出,宛如误入的博物馆,进入方式本身也成了调动感官的重要一环。▼让体育培训空间成为一个社区交流的场所在这些不同场景间的穿梭,带来感官上不同速度与触觉上的碰撞,不断的打开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知觉,形成一场超越运动的“奥德赛之旅”。最终,这里不仅仅只是一个体育馆,而成为城市中一个新的市民公共空间,一个年轻人的交流场所,一个人文体验的城市目的地。▼运动员们成为“舞台”中的舞者,观众成为“舞台”外的舞者
5 运动环境,设备整合,结构叠加—–基础设施都市主义的美学
Motion environments, equipment integration, structural superimposition —– The Aesthetics of infrastructure Urbanism家具城是一种大跨度现存结构的空间,在这种空间上进行新的承载结构加建,不仅仅只是空间与功能的问题,更是结构系统与设备体系的问题。首先,负形矩阵实际上也是一个结构与设备体系。利用这种线性矩阵均布体量的方式,首先最大程度上分散了整体荷载的增加。其次,所有加建结构均落位于原有建筑二层柱梁之上。少量无法落位原结构的,通过新增钢结构地梁进行结构转换,使地梁落位于原结构梁上。通过这些谨慎的加建结构处理,我们可以保证新增的空间可以长时间承载运动的荷载与冲击。

▼加建结构的技术设计图解

▼空间剖面图,原始的管线与交通体与新的空间共同混合成新的社区

家具城原顶层售卖空间具有较为完善的整体空调系统,新的体育空间基本保留利用了原空调系统。通过整体空间的打开,这些墙壁及屋顶上的密布的设备被整体暴露出来,既控制了造价,也让场馆被真实的环绕在一种赛博朋克的未来科技风格之中,管线虽然被低调的刷成了灰色系,但是这种消隐恰恰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走上前台,忠实的暴露着所有管线的走线和功能指代,成为最鲜活的建筑学意义上的管线综合“示范课”。不同的设施被集成在高起的、凸出的、凹痕里,等等最适合位置上,最大化的秉承着结构与设备的原真主义。当运动的大人和孩子们累了休息时偶尔凝视远方,这时管线管井会静静地诉说着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密布的设备管线下忙碌与激情的运动都市

▼赛博都市的运动空间

▼新建空间与旧空间原始结构的刻意交错保留了一种赛博城市的混杂感

同时,除了之前打开的顶棚和墙面这些要素被暴露出来外,我们在中间的中枢通道体系里同样暴露着各种设备元素,这里面有用于展示的屏幕、明装吊起的消火栓、用于引导和氛围的灯带,还有入口被作为框景支架的门式钢架等等。这些管线本身成为了这个场馆的底色,复古又透着未来感。在暴露的管线之间,球场反而都保持着最纯粹干净的令人愉悦的轻快状态,高饱和的颜色在灯光的衬托下,和跃动的青春气息和欢声笑语混在一起.
▼集成在中央通道的消防,广播展示,屋顶排水等设施系统

6 产品衍生-从超级光合到“超级光盒”
Product Derivation – From “HYPER OXGEN” to ‘HYPER LIGHT BOX’我们希望,负形矩阵的设计概念,不仅仅只局限于建筑空间的层面,将其尺度缩小,能否也能形成我们生活中可以使用与把玩的物品呢?由这个思路,我们开发了衍生产品-“超级光盒”制冰盒。将负形矩阵变成制冰盒,就可以享受将矩阵中不同的运动场做成喝威士忌酒需要的不同形状的冰块。通过这样的衍生品的开发,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强空间产品的IP体验感。使设计能够扩展成全域的生产力。


▼超级光盒限量冰盒产品


7 参与:运动是一场city walk
Participation-Sport is a city-walk在《癫狂的纽约》一书中,雷姆·库哈斯生动地讨论了“市中心体育俱乐部”,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在摩天大楼的统一外立面内,一个私人运动俱乐部提供了多种设施 — 拳击馆、生蚝酒吧、游泳池、室内高尔夫球场等等。这些设施虽然相互隔离,却极为便利,这种功能机器”独立于外部城市,作为一个孤立生态系统运作,体现了对“混杂”“拥挤”的垂直大都市作为一种生产力的认可。运动负形矩阵不但表达了这种垂直的混杂,也展示了其水平扩张的潜力,将一种巨大无限延展的室内空间外部化,并融入家具城这种异托邦的都市中。

▼无限水平扩张的混合都市

曾几何时,在中国,体育仍然作为功利性的举国体制,一种纯粹竞技性与政治性的当代客体,成为人们生活的附属品。如今,随着社区体育,校园体育,街头体育的理念发展,体育更加成为生活本身,不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而是精神的愉悦以及社交的平台。抛开地域的限制,场合的限制,身份的限制,我们希望未来的运动空间没有太多束缚,它就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体育不应该是少数人的权力,而是所有人的参与。通过在家具城的顶层创造这样一个自由的“运动负形矩阵”,我们解构了传统的“运动员与观众”的二元对立关系,最终是希望创造一种平权化的运动空间模式。如今,超级光合已成为北京最潮流化的网红“运动社交场”,很多人来此拍照打卡,通过社交媒体将“运动”变成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媒体时代新型的空间设计创造的另一个平权化“虚拟社区”的载体,也是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在体育产业化商业化的整个背景与前景下,商业模式一定需要和公众价值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对城市空间深度的发掘与打通。这样的社会性设计探索,如同运动本身,应该是是一场令人兴奋与长久的CITY WALK!

▼改造前顶层建筑平面



▼改造后夹层建筑平面









项目名称:超级光合运动空间
方案设计单位:普罗建筑 officePROJECT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常可,李汶翰
设计团队:蔡天,姜宏辉,赵建伟,邹汶蓉,冯超越
室内深化设计:酒神建筑
业主:超级光合
位置:北京市朝阳区
面积:2万平方米
设计周期:2022—2025
摄影:朱雨蒙


onlinecctv 发表于 2025-4-18 14:20

不错,谢谢分享!

jfn-123 发表于 2025-4-19 16:02

材料运用很不错,碰撞与冲突产生特殊的美感材料运用很不错,碰撞与冲突产生特殊的美感材料运用很不错,碰撞与冲突产生特殊的美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家具城上的运动社交场 - 超级光合运动空间 | 普罗建筑

25实景案例创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