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iseandy 发表于 2006-11-12 23:42

设计何以为师?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室内设计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到底设计何以为师?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到底需要怎样的综合素质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资深室内设计师崔华峰、注册高级室内设计师王少斌、一级注册建筑师陈万里、华浔品味设计总监吴旭东、广州魄信装饰设计公司总设计师曾耀钧等业内人士。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将设计师需要的素质与相关职业作了一个比较。

  1.设计师VS学者

  关键词:探究精神

  跟王少斌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学者的气质,于是称他为“学者型设计师”。问及二者之间的相通之处时,王少斌说,设计师应该有一种学者般的探究精神。王少斌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当时学校有一股自发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对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古建筑特别感兴趣。“现在想想当是真的有点傻气。”可是就是这股傻气,使得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他今后禅意设计风格的形成和研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室内设计师在学习的时候功利心太强,太急于求成,很少有人沉下心来思考什么,钻研什么,表现一种风格时所利用的手段多是表面的造型符号,很少有人去探究符号里的真正含义。比如一幅可能是陵墓里的壁画,有些设计师可能会把它放到餐厅里。一知半解的东西,一定要先弄清楚其中的真正含义,才能用到设计上来。

  2.设计师VS艺术家

  关键词:思维方式

  设计与艺术可以说是不可分离的,虽然人们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二者的区别:设计重实用,是沟通,是表达;艺术重意识,是表现,是创作。但国内最早的设计仍是从艺术里分出来的。室内设计师应该向艺术家学习什么呢?首先要有鉴别美的眼光,要有较强的美学基础,能够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其次具备高尚情操,“一个会弹钢琴的人,他的言谈决不会低俗。”一个具有艺术才情的设计师的设计肯定也不会是庸俗的。王少斌强调说,最主要的是要学会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即很强的联想能力和意境意识,艺术家是通过艺术符号创造种种意境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能够通过合适的材料设计出一种特有的空间意境来。

  3.设计师VS建筑师

  关键词:空间感觉

  不难发现,有些设计师一提到空间,就立刻谈到平面布局;其实,空间是个立体的概念,在这点上,建筑师们很值得设计师学习。崔华峰在回忆自己学生时代和贝律铭大师见面时,提到贝说过的一句话:“空间就是要先空出来,然后将好的东西放进去。”崔华峰说,这句话让他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设计并一直指导着现在的设计。崔华峰说,建筑空间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东西,室内设计要建立在不破坏这种美的基础上。这种空间意识,不仅单指建筑内的空间,还有室内外的空间,即一种大空间意识。

  4.设计师VS服装设计师

  关键词:前瞻意识

  广东2004室内设计大赛颁奖大会4月份刚刚落幕,大赛评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自豪的说,此次获奖作品乃至参赛作品均是已经建成或者正在修建的,这是与全国设计大赛最大的不同,也说明了广东装饰的实践水平。华浔品味装饰设计总监吴旭东在谈到此点时,却有一个新的角度。他认为,任何设计都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概念性的作品是不可少的,而这一点广东的设计师显然有必要向京沪学习。他还举出“服装设计师”的例子来说明。T型台上的服装秀从一开始是与日常生活几乎完全脱钩的,完全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但是却代表了一种趋势,引领了一种潮流,很多的服装设计大师都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所以能够不断的出现新的款式新的造型,才有生活的丰富多彩。对于室内设计师而言,这显然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是概念性的,很可能暂时不会有经济利润。吴旭东还透露,华浔品味正在筹划成立一个学院型的设计师楼,机构预计两年内完全不盈利,届时所属设计师将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设计师,以研究设计、参与大赛、学术交流为主要任务,有选择的针对高端客户,希望能够成为代表广东设计最高水平的机构,提出能够指导设计长足发展的深度理论。

  5.设计师VS新闻记者

  关键词:生活阅历

  “如果要用一个职业来比较的话,我选择新闻记者。”广州魄信装饰设计公司总设计师曾耀钧如是说。他解释,现在的设计师很多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或只经过短期培训的,社会阅历、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锻炼都不够。而设计师是一个服务的行业,需要与各个职业的人群打交道,理解他们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师需要向新闻记者学习。曾耀钧说,很多设计师都埋怨说,业主实在是太难沟通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太过苍白,不能很好的理解业主的意思。其实,设计业界早就流行着一句话:如果你去都没有去过五星级宾馆,你又怎么能够设计出来呢?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其实很多业主往往是先折服于某位设计师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理念,之后才放心地将家交给他(她)。

  6.设计师VS专家医师

  关键词:细分意识

  谈及设计师的成长时,崔华峰最常用来比较的就是医生。“室内设计师与材料商的关系就像曾经的医生与药商的关系,二者相互依赖,互相依存。”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要分开彼此,真正实现施工与设计的分离,或者说实现“设计收费”,设计师必须进行细分。大家知道,现在看医生是首先要交门诊费的,专家级和普通的收费又是分等级的;其实,和医学一样,设计是一门学问,涉及到各个领域。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设计是也应该如此,在打好专业基础之后,就要开始专攻某个方向,就象专家医师分心脏专家、皮肤专家、肝病专家等。当然,这需要舍弃一些东西的勇气。最大的放弃当然是市场份额,比如你选择了做机场,很可能失去座大型博物馆的机会;你选择了企业空间研究,家装市场就会减少……当然,有失必有得。正如崔华峰当年在事业蒸蒸日上,放弃驾轻就熟的酒店设计,潜心研究在国内还很陌生的企业环境设计。如今,他已是广东屈指可数的企业环境设计专家。

  7.设计师VS文学家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

  “室内设计将是下一个中国文化的标志。”广州珠江装修工程公司的设计总监、一级注册建筑师陈万里的一句话将室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表达东方文化成熟与谧静的灵感———在不同的时代相继诞生了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戏剧、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等,他很乐观的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室内设计师将会以越来越丰富的成熟创作,从深度与广度上,问鼎东方文明的文化艺术高峰。陈万里说,过去的13年里,没有任何一种现代艺术形式比室内设计更广泛、直接、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生活、情趣、品格。

  采访心得

  给设计师多一些宽容

  设计师与业主沟通难么?在记者的调查中,50%以上的设计师认为很难;30%认为一般,仅不到20%的设计师认为很容易。而据了解,京沪的设计师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投资者的宽容与接纳。所以,在对设计师严格要求的期待中,作为消费者,我们是否也应该有一些思考呢?

  从90年代初的盲目模仿,到90年代中后期的主动借鉴,到21世纪的行业规范,到现在的努力创新。在过去的10多年里,广东的设计师们,怀着为中国人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在设计因素上,从简单的家居摆设,到空间格局,到考虑景观、环境、职能、环保等多方面,他们引领国人从唯美主义走向舒适主义,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创造出越来越完美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

  虽然,我们讲,装修是件麻烦的事情,装修是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广东的设计师们不断地在努力为我们寻找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生活,尽力让这麻烦更小一点,让这遗憾更少一点。作为消费者,我们是否也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呢

thomaspp 发表于 2006-11-14 17:01

沙发。
说的很有道理。

笑天1985 发表于 2006-11-15 13:54

有道理

gncb 发表于 2006-11-15 14:04

支持……

aiwangzi84 发表于 2006-11-18 16:31

支持……。。。。。。。。。。。
:lol :lol

进来学习 发表于 2006-12-3 16:29

我是新手,受教了

不是很坏 发表于 2006-12-4 11:41

受用ing.....

duanjun999 发表于 2006-12-4 20:18

有道理,感触颇深

截腿专家 发表于 2006-12-5 09:40

haotie 我顶

tepm 发表于 2006-12-7 12:51

有道理,感触颇深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设计何以为师?

新媒体课大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