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精彩 发表于 2007-7-2 15:19

基本理论

一、平面构成部分
构成设计包括平面、色彩、立体三个部分,习惯上称为三大构成。

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后掀起的“构成主义设计”运动,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技术性、肌理、构成,其中技术性代表了运用于社会的实用性;肌理代表了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构成象征了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其特征是采用简单几何形式和鲜明的色彩,强调结构的单纯性。

在1919年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包豪斯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以手工艺的训练方法为基础,通过艺术的训练,使学生对于视觉的敏感性达到一个理性的水平,也就是说对于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一个科学的、技术的理解。

构成,即形成、造成。构成设计所说的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式方法,研究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和重构、组合。

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的首先是对思维方式的训练,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多角度、多方式去观察、分析和实验。其二是,通过基本原理和形式法则的学习,从理论上认识造型观念和造型基本规律,充分了解造型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其三是,掌握视觉设计语言的运用,根据平面构成的原理与法则进行基本形的创造练习和各种形式的组合、重构练习。

平面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即将这些基本原理、形式法则应用于设计实践,去完成平面设计或其他设计作品,并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

所谓“具象形象”,就是以大自然的自然形态为主体,直接从中汲取美的成分进行再创作的形象。而“抽象形象”,指的是高度概括、浓缩自然形象,将复杂的自然形态概括提炼为最简洁的视觉元素——点、线、面,并运用点、线、面按照构成原理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象,强调的是意念。

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和人们的长期生活实践所积累的经验表明,美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有秩序的美”。这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从心理角度来说,这种美给人的一种平和、安全、稳定的感觉。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中表现为:重复、近似、群化和带有较强韵律感的渐变、发射等主题。
另一类是“打破常规的美”。这种表现形式不是主要的,却又是不可缺少的,这种美更具个性,常给人们带来新奇、刺激、有趣、活跃的感觉。平面构成中的对比、特异等主题均具有破规性质。

平面构成中所指的平衡、均衡,不是物理学的概念,是指从视觉上反映到心理的一种心理活动,即通过视觉在心理上所达到的一种力的平衡状态。

对称就是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基准,在大小、形状和拜师 我上具有同形同量的相反复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同形同量的结构形式,也称为“镜式反映”形式。对称是表现平衡的完美形态,它表现了力的均衡。

对称形式的结构特征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因而,它给人的感觉是有规律、有秩序、庄严肃穆、安定完整,呈现一种平和安静的美。

对称构成的基本形式有四种:即反射、移动、回转、扩大。
反射:是对称轴为中心,相同形象的在左右或上下位置的对应排列。反射形式也是对称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移动:是在总体保持平衡的条件下,形象按一定的规则平行移动所完成的一种排列形式,移动的位置要适度,不能破坏其对称平衡关系。
回转:是在反射、移动的基础上,以一点为中心,将形象按一定角度旋转,构成水平、垂直、倾斜和放射状等表现形式,以此增强形象的变化。如果形象移动180度则形成彼此相反的形象,称为反转对称。
扩大:形象按一定比例向外扩大所构成的形象,形成大小对比的变化,却又不失平衡的效果。

对称有其完美的一面,可也有其不足的一面,那就是过于完美、保守性强,使人有限制过严、缺乏变化的感觉。对比是指将不同的质或量形成的强和弱,大和小等相反的东西放置在一起时,产生的区别和差别。

所谓调和就是和谐,是指构成画面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适合、安定、和谐一致的配合,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调和强调的是形象的近似性,即当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要素同时存在时,相互之间必须具有共性。

节奏和韵律在视觉形象设计中表现为:有一定的秩序性,同一要素按一定比例连续反复所产生的运动感也称为律动,并且,它的发展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强调的是变化的过程。

节奏和韵律在版面构成中的作用是:使形象在版面中有秩序、有条理、又有变化,由此形成的韵律,更突出版面的清晰的视觉流程。

将变异的原理用于设计,会使设计更活跃、更丰富、更有趣味,而异质形象则在整体中最具动感、最引人注目、易成为视觉焦点。

平面构成形态的最基本元素——点、线、面。作为视觉造型“点”的作用是,点在版面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因为,当版面空间中只有一点时,由于点的刺激而产生集中力,将视线吸引聚集在此点上,这就说明了,点有紧张性,点的紧张性和张力在人们的心理上,有一种扩张感。
当一个点在版面的中央时,或垂直线上部、下部,能使空间保持静的安定感,平稳,并且由于点的单纯性,使注目性更加提高。点在版面中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感觉也不同。可能是稳定的,也许是不稳定的,但丝毫不会影响其注目性。

线的定义
几何学里“线”的定义是,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只具有长度和位置,而不具宽度和厚度,是具有空间方向性的,线是一切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界。
线的种类
根据线的性质来分,线有两大数:一是直线;二是曲线。
线的性格
线对心理上的影响比点更强烈,也就更具感情性格。不同种类的线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线在心理上形成的感觉也各不相同,大体上的感觉是: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折线表示不安定。
直线的心理印象是速度感、紧张感,有直接、锐利、明快、简洁等特性,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看,直线具有男性要素。
粗直线,象征着豪放、厚重、力量和强壮。
细直线,象征着纤细、敏感、微弱并带有神经质。
折线,象征着焦虑、不安定和躁动等。
不同性质的线有着不同的性格,借助于工具画的规则直线,带有机械性的感情性格,表现较为理性;而徒手随意画的线,则带有很浓的人情味,表现更为感性和情绪化。垂直线,使人联想起庄重、严肃的场面,肃然起敬,因而,又具有坚挺、强直的性格;上下走向使垂直线有下落,上升的趋势,并带有较强的紧张感。
水平线,使人联想到无限扩展的地平线及大地给予的安定,稳妥感,因此,表现出安定、稳重、平静、永恒的性格;另一方面,过于的安稳夹带着保守因素,有寂寞,疲劳、无生斜线,从平衡的角度来说,斜线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失衡产生的不安定感,但也使人联想起飞机的起飞与降落。因此,有着强烈的向上或冲刺前进和运动感;同时,斜线的不安定中却又表现了青春的活力。
几何曲线,是按规矩绘制的曲线,与直线相比显得较温和、柔软,含有女性特征,具有幽雅,有秩序的性格,并有较强的柔韧性和速度感。
几何曲线的典型表现是圆周,它有对称和秩序性的美,极富现代性,因而,它表现的是一种理性的节奏。
自由曲线,是不借助任何工具,随意的徒手而成的曲线。自由曲线与几何曲线相比显得更圆润,富有弹性,因而象征着女性,自由曲线的轻松自如充分体现了自然美,它有着流畅、柔美、富于变化的性格,因此,自由曲线表现出极自然的节奏。
线的作用
封闭的线造成形,因为面的轮廓是由线来决定的;
线有分割和限制作用;
线的间隔距离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秩序的变化线的间隔,可表现强烈的进深感和立体感,大量密集的线,将会形成面的感觉,逐渐变化角度的倾斜直线,有扭曲的曲面感。

面的定义
在几何学中“面”的含意是:面是线移动的轨迹。面只具有长、宽两度空间,没有厚度。
面的种类
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平面意义上的形,归纳起来有四种:即直线形、几何曲线形、自由曲线形、偶然形。
面的性格
面与线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性格,但也有与线不同的,那就是面具有量感,即在轮廓线内涂上黑色,就可以感觉到充实的块状感,极其突出,有安定、实在之感。面的轮廓与它的感情性格最有关系,不同性质的线组成不同的轮廓,如,由直线组成的形与曲线组成的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和感觉截然不同。
直线形——具有同直线相近的性格特征。如,方形给人的感觉是简洁、明了、秩序,具有平稳、安全、庄重、踏实的心理效应,象征着男性的性格特征。
几何曲线形——借助于规尺工具完成的形,比直线形柔软、平滑、有弹性,理性感觉较强。
自由曲线形——与几何曲线形相比自由曲线形显得更生动、更有个性、变化更丰富、更具有柔情的女性特征,因此,也最能引起人们兴趣,不容易产生呆板、乏味、枯燥的感觉、保持新鲜感。
偶然形——即不是有意识创造的,而是偶然所得或产生于自然的形象,它不同于其它形象,很难得到完全相同的形象。如,打翻的墨水形成的墨迹或雨花石的花纹很难再有相同的。偶然形具有一种朴素、实在,自然的美,这种美除了体现在外轮廓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形象表面的肌理上,两者的结合使其个性更强烈。
面的作用
面的量感和体积感常在版面中起到稳定作用。
面可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二维空间中的立体形态,使之产生三维空间感。
面的深浅在版面中能起到丰富层次的作用。

形与形关系的主要形式有下列几种:
分离——即两个或多个形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互不相碰。形象彼此间分离的距离。以及形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是根据版面构成的需要而定的。
接触——当两个形象的边缘恰好相碰时,所形成的关系称为形的接触。
覆盖——就是一个形象遮挡住另一个形象的一部分,使覆盖与被覆盖的形象产生“上与下”或“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透叠——透叠不同于覆叠,当两个形象交叠时一般不分上下或前后;因为,透叠的形象具有透明性质,故在两个形象重叠时,便会在重叠处形成一个新的形象,并以正负形象具有透明性质,故在两个形象重叠时,便会在重叠处形成一个新的形象,并以正负形出现,即重叠的新形象常以负形出现,而原形象则吃不开现为相反的形象。
联合——即两个表面肌理、色彩基本相同的形象联合起来,成为一个较大的新形象。
减缺——减缺与覆盖的含义类似,所不同的是:减缺是以正负的形象进行覆盖,而且负形在上遮挡住一部分正形,由于负形不可见,因此,覆盖后就使正形小于被覆盖前,成为新的形象,没有“上下”、“前后”之分。
差叠——差叠与透叠有相似的含义,但性质却绝相相反,差叠是两个负形互相交叠减缺后,剩下的部分成为另一个新的小形象。
重合——就是两个相同的形象,其中一个形象完全覆盖住另一个,虽然,有“上下”、“前后”之分,却不可见,这就如同日全食的现象。

正负形
有紧张、前进感的“图”,在平面构成常规表现中为黑色,称为“正形”;“地”则为白色,即为“负”;在中国画论中把可见的“图”称为“实”,空白的“地”称为“虚”;反之,当图为负形时,地必须与相反呈现为正地;正负表现最典型的图形是我国的阴阳“太极图”。

图地反转
由这个原理延伸的著名图形“卢宾之壶”,正是巧妙地利用正负图地关系,使之正负均成图形,即称“图地反转”。这一发现为设计创意提供了极好的方法正负形的相互衬托产生了意外的形象,创造出臆想不到的视觉空间,反转图形的魅力在于,它增加了图形的趣味性,多义性和耐读性,在视觉上让人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重复构成
重复,就是相同的物体再次或多次出现,即反复再现,反复能使印象加深。重复的目的在于强调,也就是形象的重复出现在视觉上,既起到了整体强化作用又加深了印象和记忆。

分割的特点
依据数理逻辑分割创造出来的造型空间,有着明显的特点;
分割合理的空间表现得明快、直率、清晰;
分割线的限制使人感到在井然有序的空间里,形象更集中更有条理;
有条不紊的画面分割,具有较强的秩序性,给人冷静和理智的印象;
渐次的变化过程,形成富有韵律的秩序美感。
分割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数列分割;二是随意分割。
渐次数列(递增数列)
将形的大小作逐渐变化称之为渐次,利用这种数列可以创造出有秩序的节奏美。
等差数列
分割的距离是按等差关系增大的数列。例如,每项相差均为0.5厘米,数列为1、1.5、2.0、2.5、3.0……
等比数列
分割的距离都是按等比关系增大的数列,即按照倍数增递。例如,每项相差2倍,数列为1、2、4、8、16、32……
等分割
等分割的方式可以按分割线的方向定为: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分割就是将空间的均匀地分为2等分、3等分、4等分……方法有:

渐变构成
渐变,也称为渐移、推移,它是以类似的基本形或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逐步变化,呈现一种自然和谐的秩序,造成富有律动感的视觉效果。
渐变的形式
渐变的形式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类:一是骨格渐变;二是基本形渐变;三是色彩渐变(色彩渐变另有色彩构成详叙)。

发射构成
发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所有发光体都能发射光光芒,如:太阳、电灯、大光等。由于反射是一种熟悉的常见现象,因此,在设计中发射图形容易引人注目,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极好的视觉效果。
其主要特征是:重复的基本形或骨格单位环绕一个中心,常根据渐变方向排列的,有较强的节奏和韵律感,也可将发射构成看作渐变构成的特殊形式。
中心——中心是发射内格和基本形的焦点所在。
方向——发射线具有方向性,即便是基本形,也必然组合成线向一个或多个方向发射。
离心式发射——这是一种发射点在中央部位,所有发射线都从中心或附近出发而散向四周,形成的图形具有闪烁感。
向心式发射——是一种与离心式相反方向的骨格发射,往往表现为中心点在外部,骨格线由里往外向中心聚集。用这种形式构成的图形有较强的立体感。
同心式发射——即骨格线呈圆形、方形、螺旋形,以层层环绕同一中心点,往外发射,形成极强的进深空间感。
移心式发射——根据图形的需要,发射点可以按照一定的动势,有秩序地渐次移动位置,形成有规则的变化,发射线可以是圆形、方形、也可以是直线。
多心式发射——即运用多个发射点构成图形,并可以结合多种形式来构成图形,可以发射线互相衔接,可以同心圆,移心圆和直线的结合等。
发射构成与渐变构成有着相同之处,即发射构成与渐变构成有类似的骨格,并且发射构成中常常伴有渐变,发射骨格与渐变骨格的结合,加强了图形的进深感和律动感。


二、色彩构成部分
构成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的要求,将视觉元素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搭配组合成新的视觉形象。而色彩构成就是在正确的色彩原理指导下,利用不同的色彩元素组合传达情感,构造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色彩效果。

对于色彩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色彩物理学:光和色彩的性质和关系,包括色彩的产生、色光的混合,光谱等等;
色彩化学:染色和颜料的性能;
色彩生理学:光、色对人的视觉器官司——眼睛和大脑所起的各种作用。
色彩心理学: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想象,包括色彩形成的象征力,主观感知力和色彩辨别力等等;
色彩设计学:色彩的对比和调和等。

光是产生色彩的首要条件,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的感觉。不同的光源可以产生不同色彩。同样的光源下,不同的物体大都显示着不同的色彩,而感受这些要通过我们正常的视知觉,所以,光源、物体以及正常的视知觉是产生色彩的必要条件。

我们感受到的白色光实际上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各种色光由于波长不同,有着不同的折射率,而被显现出不同本色。其中,红色的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色的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
白色光因为是混合而成的,被称为复色光,而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不能再被分解,被称为单色光。
可见光:在电磁辐射中只有波长为380nm-780nm之间的电磁辐射能被我们视觉感受到,这就是可见光的范围,只占光谱中的很小一部分。我们看到的红(700nm-610nm)。橙()、黄(590nm-570nm)、绿(570nm-500nm)、蓝(500nm-450nm)、紫(450nm-380nm)等光色都属于这一范围。

不可见光:波长在780nm以上的红外线及波长在380nm以下的紫外线,X线,r射线等我们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专门的仪器才可以被观测到,我们称它们叫不可见光,占光谱的绝大部分。
所以,一个物体的色彩由它的表现性质和投照光的颜色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色彩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无彩色和有彩色。
1、无彩色
白、灰、黑色由于没有色相和纯度,它们只有明度,属于无彩色。
2、有彩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具有明确的色相和纯度,即视知觉能感受到某种单色光特征的色彩都属于有彩色。光谱中所有的色彩都属于有彩色,包括具有某种色相感的灰色,如红灰、蓝绿灰等也都属于有彩色。

所有的色彩都具有特定的明度、色相、纯度,这三者决定了色彩的面貌和性质,反之,任何色彩也都可以用这三者进行表示,它们是色彩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1、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亦可被称为亮度、深浅度等。
无彩色中白色为明度的最高极限,黑色为明度的最低极限,将白色和黑色作为两极,在两者之间作从深到浅的灰色渐变,可以得到一个单纯的明度列,离白色愈近,则明度愈高;离黑色愈近,则明度愈低。有彩色中各纯色的明度各不相同,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提高色彩明度的方法:1、加入白色;2、稀释颜色

2、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
不同的波长决定不同的色相,这是大家最直观感受到的“色彩”,在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由于有着不同的波长,带给我们不同的色彩感受,它们是最基本的色相,其他诸如玫瑰红、朱红、柠檬黄、翠绿等也都是指色彩特定的色相,是人们对不同色相的不同称谓。将这些色彩分别加黑或白,色彩发生的变化只是明度变化,色相并未改变。

3、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就是色彩的饱和度,纯净度、彩度。
它是由于各色彩的波长的单纯程度不同造成的,凡具有色相感的所有彩色都有一定的纯度。无彩色没有色相,亦就没有纯度。也可以认为它们的纯度值为0。
其中红色纯度最高,橙色、黄色纯度较高,蓝色、绿色纯度最低。
在配色时,可以通过加入黑、白或灰等无彩色降低纯度,但色彩的明度也相应发生变化,也可以通过加入互补色降低纯度。
原色:不能用其他颜色混合得到,却可混合出无穷无尽的其他颜色的颜色被称为原色。
间色:用三原色中的任意两色相混得到这两色的间色。
互补色:三原色和另外两原色的间色互为补色,可以混和出白或黑灰色的两色互为补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本理论

新媒体课大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