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号 发表于 2007-10-2 12:16

设计师修养

[*]   在国外,实际是没有“室内设计师”这个名词的,也没有哪个国家专门有这样的政府管辖部门.
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从方案到实际施工,从建筑整体到室内装修,都是以建筑设计师与项目经理共同配合完成的。


而国外的建筑设计师的培养教育,除了包括必要的建筑理论基础,也涵盖了大量的艺术理论修养,人文理论修养等一系列繁杂的学习。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的不断更新换代,建筑师对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有了从文艺复兴时代到现代新概念主义设计风格的多样化演变。
纵观国内,在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历史情况下,最早兴起的建筑设计师是为了满足五,六,七十年代的对国家大规模建设政治和局部经济需要。是急速的,不健全的一种发展过程。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尚且为温饱而奔波,更徨论对空间生活艺术的需求了。
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发展到逐步意识到建筑与室内艺术的综合平衡性,“室内设计”这个名词象雨后春笋般在中国传播。很多大学也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上的考虑,“室内设计学习班”也在全国遍地开花了。(可叹建筑设计部门未能抓住这些机遇,国家也尚未发展到建筑与室内的有序结合)------这种带有急功近利的教学,所产生出来的成果是令人汗颜的。教师的师资力量尚且令人怀疑,就更不用说教导出来的无辜学生了。(很多只是些有美术教学经验的老师“凑数”)
既然在这样的经济与思想爆炸的“急功近利”年代,我们如何发展和自我修养就是个很重要的课题了.
2005年的中国,象一个猛然暴富的老百姓,缺少理性的生活诉求,比较“媚外”,因为你要证明自己是高素质的富人。就要同是或曾是高素质的富人的夸赞来“验明正身”。
2005年的中国,是一个消费的金字塔阶层:
第一层,大型国私企业老总,银行家,房地产商,外商等等。这是一批或经过原始经济与生活积累,国内国外的生活体验,已经所谓“见多识广”的人群。或直接参与了当今“最先进生活方式”的创造的人群。
------对待这批人,国内普通的设计师是很难和他们进行设计沟通的,因为“最先进生活方式”必须要有“最著名生活方式设计师”来完成。拿俗话叫:一个层次的人。这样的项目通常是境外某著名设计事务所来完成,最重要一点是因为:他们见多识广,同时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验明正身”。
第二层,中产阶级,白领小资等等。这是一批正在原始经济与生活积累,初涉国内国外的生活体验,尚未但急需别人证明其“见多识广”的人群。

第三层,普通勤劳致富的老百姓。这是一批虽然也想“见多识广”但尚有实际本分思想为主的人群。

在中国,室内设计是为“腐败生活”而成立的工种,虽有些玩笑,但很神韵。
这就说明了做为一个室内设计师的首要条件:你要学会如何“腐败生活”。
---------不要把人都想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物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都会想方设法满足各自的“穷奢淫欲”的。况且我国又是这类历史上的“行家里手”,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名人字画里很多都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国内的很多设计师或效果图制作师的作品里都有一个通病:生活气息不足。不懂得如何创造“奇技淫巧”。刚刚对生活有了些战战兢兢意识的第三类普通百姓尚可能好对付,因为他们本身也不懂,但对一二类层面的高经济阶级就很难过关了。

如何做到“腐败生活”的制造者呢?------不断修养!
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如初等美学,人机工程学,环境学,声光电子,室内设计初步,建筑学,结构初步等以外。还要学习诸如:软装饰摆设,历史学,材料工程学,社会行为心理学,风水初步,销售术,人文社科,演讲学等等一系列非常庞大的学科。因为室内设计是个包罗万向的学种,每步设计都会牵涉到其他学科。就算不能面面俱到,也需要略知一二,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须知你与业主所谈论的工程内容越广泛,越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首肯。
其次,是尽量体验社会各类的生活方式。试想,你连酒吧,SPA会所都没有去体验过,观察过,和使用者面对面交流过,你怎么能做出一部很吸引业主的同类型方案呢?
做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多年的侵淫其中,而不是为了高利润的一哄而起的短期投机(也投不到,只能压价竞争,反而败坏了市场和老百姓对这个行当的应有尊重,国人通病)
如果你对室内设计师尚有美好的执着,请坚持下去,因为社会终归趋于理性。



lc85 发表于 2007-10-25 12:52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设计师修养

新媒体课大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