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歌 发表于 2012-9-27 15:08

葫芦岛海滨展示中心 / META – Project

葫芦岛位于辽东湾的西侧,距离北京仅3小时车程。本项目基地位于该市以南一个尚未开发的海湾。由于这里拥有整个渤海地区所稀有的资源-海滩, 因此,作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交汇点,每年吸引数以千万的人流前来度假。这一海湾处于两山环抱之间,曾是当地渔民捕鱼的一个避风港;而即将建成的全运会 体育场、游泳馆将会成为整个海湾的重心。业主希望在海滩附近建立一个展示中心,作为他们进入这片区域开发的第一步。

这座建筑旨在吸引公众的注意,成为葫芦岛市甚至整个沿海地区热议的话题。 在这个目前一片荒芜,只有几个巨型工地的环境里,项目试图开拓出一个具有“公共舞台”性质的空间 - 不仅能够吸引前来参观的特定客户,更能引起整个海滩上的公众关注这里的发生的每一个事件。因此,建筑选择了一个邻近公共活动海滩西侧的位置,距离涨潮线只 有100米。 最初确定基地位置的时候,附近的海滩上散布着废弃的渔船、临时的棚屋、还有渔民们晾晒的渔网。由于没有明确的场地限制条件,要求建筑师必须冷静: 是寻找线索,让建筑受到更多的限制?还是尽量让它变得更加公共、开放?

元建筑最终的选择与其说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解决方案,不如说是一个简洁明确的推理过程。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最有利的资源是海湾的景色,实现不同标高层次 上观看海景成为建筑自身的要求。通过对海滩地形的研究,剖面上显示临近岸边的沙滩由于潮汐堆积起一道四、五米高的“沙坝”,而退在其后的基地其实处于一片 相对略低的洼地中;功能所需的面积如果平放在基地上,则会使得从公共海滩几乎看不到整个建筑。由此推倒出关键的剖面:建筑的主体需要成为一个“悬浮的盒 体”,而为了最大化景观优势,参观人流从背海一侧进入建筑随即上到二层的面海空间,同时盒体下面覆盖的部分则完全向海滩公共人流开放 - 控制整个建筑的实际上是这一剖面,以及由这一剖面所带来空间特征。

08582 发表于 2012-9-28 13:38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喜欢楼主的设计!

wuqhkk 发表于 2012-10-12 15:08

大师级设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葫芦岛海滨展示中心 / META – Project

25实景案例素材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