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个性化元素表现艺术
用个性化元素表现艺术一些平面设计师总是喜欢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许多不起眼的东西都被他们视为创意的源泉。尺子、椅子以及土豆等都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元素,但是这些元素经过靳埭强、刘小康和冈特?兰堡等设计师的个性化设计,并以不同的形态反复地运用在设计师各自的海报中,就形成了他们的个性元素表现。
例如,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对尺子情有独钟,收集了300多把不同的尺子,有塑料的、玻璃的,东方的、西方的,古老的和现代的,并且他把尺子作为海报创作的重要道具,他设计了许多以尺子为主体图形的海报作品,最终把尺子形成了设计师作品中的符号性语言,给受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他为自己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座所设计的海报《勇破成规》(图1),其画面是一个经过作者异质同构所形成的形象。画面的中心由一撕为二的两个半圆和一把折断的古尺组成,同时又分别是北京的首字母“B” 和“J”,寓意讲座地点。在这幅海报里尺子就是标准,折断的尺子则象征着设计必须突破原有的限制,才能推陈出新,从而巧妙传达了作者的意念。
设计家对尺子为何会有如此的热爱呢?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设计师十年的裁缝经历有关,设计师原先的工作和尺子打交道较多,自然使得他对尺子很有感情。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设计师对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它既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同时也含有将它视为艺道规律之意。
又如,德国平面设计家冈特?兰堡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设计了约3000幅海报,在我们所见到的海报作品中,有相当多应用了形式不一的土豆形象,他为自己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展所设计的海报(图2) 又是以土豆作为主体图形,利用土豆元素与受众进行沟通和对话,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土豆进行了巧妙切割和涂色等艺术处理,产生了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使我们沉浸在独特的土豆意境之中。
为何兰堡会热衷于土豆元素并运用普通的土豆讲述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呢?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密切相关,那时的德国物资缺乏,于是处于饥饿之中的德国从美国引进了土豆,是土豆帮助德国渡过了难关,也使兰堡渡过了苦难的岁月。由于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兰堡因而对土豆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没有土豆就没有设计家和他的设计,土豆给了兰堡创作的灵感。从外表普通的土豆我们看到了不朽和神奇的故事,土豆元素的反复运用赋予了海报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这正是设计家内在感情的表达和体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