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一竖——读周闻道《家的前世今生》
女人是一撇,男人是一捺,一撇一捺如能平和平衡平等的相依偎,即构成一“人”字,四平八稳,顶天立地。一撇、一捺虽平等、平和、却不心相系、体相依,即便愿意携手,也只构成个“八”字,一如破顶的房屋,风可进,雨可入,岂有不心寒之理?“人”字下加个“竖”,即“个”,一如房顶下立了根顶梁柱,又如一把伞。对于一个家而言,男人不是顶梁柱,女人不是顶梁柱,以重心原理论,那关键的一竖,源于一撇一捺的合心力——也就是说,一个家的顶梁柱当是男女之相融的心力。一方息力,家即会失衡,甚至摇摇欲坠了!
有则寓言说,一呲牙的恶虎,看到水中自己的凶像,立码扑进水里……另有一故事讲,一猴子照镜子看到镜中的猴子,旋即逃跑……当人了解了世道之凶险,便多了不安全感;当人意识到了孤独,便有了无助感;当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便想能够延续血脉。有了不安全感,人便想筑个牢靠的栖身之所藏自己;有了无助感,人便想要个能帮自己续香火的伴儿陪自己——藏自己的巢加上这样的伴儿,谓之家。
“人”字是不可分割的两笔,想互是支撑;但人生多无常,有时缺失一笔,有时等不来另一笔,这样的人谓不幸,这样的家谓之不全。但无论是具象物质的家,还是社会意义的家庭,还是人的精神家园,本质都体现了人心灵深处最根本的需求:要安全、要温暖、要伴儿、要后人。
家、家、家,哪个人不想有个家?但月儿弯弯照九州,到底几家欢乐几家忧?翻开周闻道的《家的前世今生》,且看他为描述了怎样的“家”之风景——
《峨眉春梦》中,写了峨眉山庄主人长茅的故事:长茅是位至少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摄影家,不但在峨眉山下有处山庄别墅,且有九个女人相陪,且这九个女子相处和谐。别的男人虽也有一夫多妻的梦想,但往往一个老婆就对付得吃力,即便再寻个小情儿,也只是偷偷摸摸地藏着揶着。长茅之艳福够人垂涎,但他的“领导力”和“民主意识”却非一般男人能及。九个女人中,长茅惟把原配女子称为“老婆”,贵客来了酌茶倒水的特权,非此女子莫属;其余八个嘛,一如流水作业的女工,露脸的环节还是给的,只是出场的时机不同。在长茅心里,除了重原配,更重原配所生的双胞胎儿子。这也是一个家,现代社会中难见的“旧版”家庭。一般来说,有个二奶的男人尚被戮背,长茅拥有九个女人,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政客商贾却对其服气得不得了;身为二奶的女子大都被人看轻或怜悯,长茅的九个女人共侍一夫,却没人视之为贱。为什么?缘于长茅的人格魅力?缘于长茅的经济实力?缘于长茅的威望?缘于长茅对于女人的尊重与博爱?人家长茅就那么穿越时空地于世外桃源般的山庄里过着皇帝般的日子,美美地享受着一个“家”所给的物质兼爱的富足。
道德,现在所谓的道德,多少与法律相合、又与人性相悖?民不诉,官不纠;而道德又能审判什么?呼吁道德审判的是卫道士,举起道德旗帜的往往是无能者。如果道德不只是挂在嘴边的讨伐别人的旗帜,而是骨子里潜在的自律准则,这社会也许反倒没有这么多的是是非非了。不知有没有人用“道德”攻击过长茅先生?
长茅的屋檐下生活着好多人,他们活得富足而闲适、且风光无比。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另外一家人,即《七个人,六根柱,一间房》中所写的陈姓一家。这是一个超生户,为了要一个腿间带蛋儿的孩子,陈家老婆成了高产的生育工具。这样的一对夫妻,虽然相携也相依了,但构成的不是“人”字,也不是“八”字,而是一个“入”字。生活在这样一个重心不稳的房顶下的七个人,岂有平安可言、岂有幸福可讲?
世上的事,总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当扔的。陈氏一家人虽贫虽拥挤,倒也有一番温暖的,可怜的是《山腰,那装满悲怆的空房》里的汪世奇,一辈子一间房,家徒四壁。汪也有过幸运,比如年青时,事业一帆风顺,且找了个美貌的女友。一日,他与女友浪漫于野外,却被蛇咬了一口!当时只是脚痛,信手抄了根带杈的树枝拄着,没太当回事——醉于爱情的小伙子凡事不会往坏处想……第二天,蛇咬之处红肿异常,险些要了他的命!最终命保住了,却高位截肢了。女友离开了他,事业也泡了汤。于是,当初被蛇咬时拄过的木棍,便成了他终生的伴儿……直至一个冬日,他悄无声息地在那间山腰小房里成了一具僵尸。
汪世奇再不幸,他到底是有自由的,虽然腿脚不便,但愿意去哪儿,没人阻着。相较于他,另外一个女人可就算不幸中的不幸者了,她虽有对男友的一腔情爱,却只能《一种忧思两处囚》!这个女人,曾被人强暴过;为了报复那个强暴者,她逼着自己的男友强暴了那个强暴者的女儿,于是她和他双双入狱——巧的是,她的牢房与他的囹圄于同一山坡上遥遥相望。于是,她与他每天各自在自己的窗前遥望彼此——尽管什么也看不到。在他们各自的心里,都抱定了一个温暖的盼想:出狱后,他们会有一个家。可惜的是,还没有熬到刑满释放,男的即死于非命。女的依然如故地坚守着张望的习惯,尽管那个方向再没有了她要等的人。
人,往往会这样:没福的人,盼福;有福的人,却不惜福。《月儿缺了,网上那个家》写了一个叫阿塞的:这小子现实中的老婆要长相有长相要能力有能力,日子过得也算小康,可他愣不知足,非要在网络世界里又“讨”了个“老婆”,且过起了“富豪”的日子:买别墅、豪华装修,再雇上几个保镖和保姆……可网上的“币”不是想要就有的,也需要真实的“人民币”去换得。如此一段时间下来,阿塞数千元的私房钱渐渐耗干了。网上的那老婆一看富婆日子过不下去了,铺盖一卷,与其他男人同居去了。阿塞心里这个难受哦……
由上述几“家”故事来看,聪明人也好,愚的人也罢,心之深处的愿望都是相同的:对“伴儿”的渴望,对“居所”的渴望。有伴儿、有居所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家”。所以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男女,《离婚,离不掉的家》:他和她因为性格不合,离婚了,但依然住在一起——起初是因他没房子住;后来他有钱买房子了,却不想搬出去了,因为他习惯了她为他洗衣做饭、习惯了儿子左一声爹右一声妈,也因为她恐惧雷雨交加的夜,每每这光景,她会从她房里跑到他房里,躲在他的怀里……但他们没有复婚的打算,因为这样于谁都更自由、且不失温暖。
周闻道写“家”,不过是抓住了人心深处一根最本质的“丝线”,然后顺藤摸瓜触着了更大的网——欲望之网,以及笼罩着这些网的社会舞台。人之为人,就是相较于其他动物更有思想,因此欲望更多——马斯洛关于人的五大需求即是最好的表述;对此,我们还可以用更俗、更直白的语言概括人的性情:物欲、情欲、占有欲、统治欲。人与人相合成家,是因为这些欲望不相矛盾;人与人相弃家破,是因为这些欲望背道而驰。社会因了人的这些欲望,才有了荣辱沉浮;人情因了人的这些欲望,才有了冷暖厚薄;人因了自己的这些欲望,才有了苦乐年华。
《家的前世今生》共分为四辑:《家的物质构成》、《家的情感构成》、《家的时间构成》、《家的艺术构成》。其中,《家的艺术构成》中,作者用笔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胜古迹,大开眼界。房子是人建的,哪座房子不盛着建房者的诸多梦想?哪座房子凝聚的时空里不活着一个又一个家的悲欢离合?表面上作者在写物,实则依然在写人与人生。
周闻道写作,有些“我执”情结,即习惯于将自己纳入文字所营造的“场”内,由此可见作者为文之感性、用情之真挚。如此文风,虽欠理性、客观与练达,但增强了艺术真实性与感染力,读者读来有身临其境之亲切。
总的来看,《家的前世今生》以家为名,实则写了大社会、大人生与大历史,容量之大、内容之丰,足见作者的眼界之开阔、心胸之博大。相较于时下书市一些内容自我、肤浅且眼界狭隘的散文小集子,此书之手笔堪称纵横捭阖、大气磅礴,读来令人心游古今、神驰万里,平添许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高屋建瓴之气度。
难见的好书!受益无穷。
2007年11月13日
转自: http://www.21huazhuang.com 学习了。谢谢。 有深度啊 好好看看 d30) d30) 学习了。谢谢。有深度啊 w ww JDISHUAWBW 好帖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