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区化工业园区的四大计策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基石和堡垒作用。通过学习新加坡经验,工业园区目前的社区建设可以总结为:起步晚、发展快,种类多、有亮点,城市化、需努力。所以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具体措施如下:一、宜居便民为原则,进一步优化社区建设规划
按照区域规划佳、资源配置优、设施配备好、服务效率高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细化社区规划;结合撤镇建街道的要求,合理规划街道布局;结合邻里中心和社区配套用房,合理规划社区功能载体,优化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对工业园区建设的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进行资源整合和规划,确保社区工作、社区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要加强社区景观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社区人居环境,努力营造健康、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
二、以整合资源为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配套设施。
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已经成为中新合作的一项重要借鉴成果,但随着邻里中心商业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原有设计的社区公益服务功能日益弱化甚至有消失的趋势,如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载体日益被商业服务载体所挤占。要加强邻里中心功能布局调整,根据居民需求,合理配置公益类、准公益类、商业类等居民服务,发挥好邻里中心服务居民、方便群众的载体功能,使其承担起相当于新加坡民众俱乐部的功能。
建议邻里中心公益服务部分交由社区管理,由工业园区的社区工委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养老、社区卫生、社区文体活动等,丰富社区建设内涵、提升社区凝聚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同时利用小区配套用房,合理布局小区便民商业网点,以作为邻里中心的重要补充。
注重资源整合,拓展服务领域。鼓励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兴办社区服务项目,促进社区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引导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拓展服务内容。
三、以文化建设为手段,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园区作为新兴移民城区,汇集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居民,各种文化交融共存。园区要发挥和放大这种资源,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活动,建立社区文化团队,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潜力。要在社区着力培育与时代相符合、能为社区成员接受的共同价值观和认同感,以此提高社区的凝聚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文明素质,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要用城市社区理念来管理农村社区,用市民标准来教育动迁农民,用文化提升素质,真正实现“居住集中化、服务社会化、生活城市化”的目标。
四、以体制创新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水平
1、在中新合作区,探索扁平化的一级管理模式。将现有社区工委管理辖范围缩小,以园区规划的邻里中心辐射范围为基础,重新划定社工委管理范围。在此模式下,社区工委作为基层社区建设的主体,承担协调、管理、服务工作职能,并实行“一委一站”,“一站多居”的工作模式。社区工作站作为社区服务窗口,配强、配足职业社工,协助政府开展管理工业园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和公共事务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成员经民主选举产生,主要承担组织居民文体活动、协调矛盾、反映居民诉求等。
2、探索乡镇范围内商品开发小区社区建设经费区镇分级负担机制。目前乡镇行政区域内商品开发小区的工业园区的社区管理工作处于落后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管理需投入一定的经费,而乡镇政府在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调动乡镇政府管理商品开发小区的积极性,可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社区管理经费。 超毅电子照明部供应LED,cob,LED模块,COB光源,LED面光源,LED集成光源,详情请登录官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