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区三旧改造设计(策略篇) ——九大维度打造民国范商业中心
本帖最后由 空间印象SIDD 于 2013-5-30 09:47 编辑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黄埔1924休闲文化港商业整体规划
建筑面积:约10325㎡
项目类型:休闲文化商务配套+精品酒店+SOHO办公
参与设计:吕道伟、赖科、卢世磊
设计公司:空间印象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策略总监:刘星村
服务范围:项目策划及定位+空间整体包装设计+施工指导
【三旧改造】为什么要做民国范儿?
香港畅销专栏作家及传媒工作者,有“香江第一才子”之称的陶杰说,旗袍和西装,钢琴和合唱,经历过民国时代的孩子不会坏。民国的气质都很儒雅,人情味浓得化不开,称呼对方,总是称「您老」,说自己,爱称「鄙人」,民国是中国两千年的佳酿,那时,萧友梅去莱比锡学音乐,蒋百里去柏林读军事,徐志摩在剑桥想师从罗素,胡适在美国读自由和人权。这些,正是一个品味时代
蒸馏的批注。
项目现场实景
【市场调研】我们有什么?——认识项目现场
改造范围:2栋建筑+1个临时铁棚+1块空地
项目各项指标
现场实景回放:
狭长式的布局,废弃的铁皮棚,空旷的篮球场,身处工业区,商业集中地,如此优良的自身条件,如何实现商业价值?
【市场调研】黄埔有什么?——立足现场看黄埔
黄埔区位图
项目处于广州开发区内,与黄埔军校纪念馆在同一个区域内。
黄埔区商业分布情况——
周边商业踩点——
黄浦区商业现状诊断:周边的商业品牌定位、定性,高度同质化——几乎都是大规模的综合体、购物中心。缺乏产品创新、规划创新、管理创新。
结论:
所有的差异化最后都会变成同质化,一个创意的成功会引来一大群争相模仿者,这就是市场面对的重大问题。
唯有区域资源、地缘文化、本土历史文脉是无法复制的
我们要另辟蹊径——从本土的文脉延续。
【设计策略】九大唯度解读民国范儿
甲方团队与空间印象创作团队头脑风暴会现场
本案设计历程图示
回顾黄埔历史:一部洋洋50万言、讲述黄埔军校历史的书开章第一句便是"天下谁不识黄埔!"
黄埔实在是太有名了。世人闻得黄埔之名,多是从认识黄埔军校开始。但如果有人问起,一千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在哪里?历史也会大声地告诉他:在今之黄埔,古之黄木湾扶胥镇也!便常常有人担心,黄埔这浮游在珠江上的蚱蜢小舟,怎载得动这厚重的历史积淀?
黄埔,历史悠远,人才辈出,饱经沧桑,保家卫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名胜古迹,生态家园,绿色环保,旅游景区,具有丰富的娱乐旅游资源。
凭借丰富的地域资源,依靠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我们能做什么?
建筑 是城市的史书,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工业区则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生动展示,用建筑的语言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旧工业建筑经过修整、翻新、改造直至改变功能后,重新焕发活力,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益于保持城市的固有文脉,并创造与时代感相符的城市新空间。
延展性——对具有历史文化传统意义的旧工业建筑进行的延展性保护,以体现其历史特性和荣耀性。
利用性——对旧建筑注入新的活力,使建筑空间能适应新的使用功能,予其新生。
20世纪80年代至今,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掀起一股热潮,很多工业建筑被改做生活、休闲和办公、工作空间;有的甚至改做艺术馆、博物馆:有的则以工业建筑出色的空间品质而吸引了一批前卫艺术家,成为了前卫艺术家们的创作舞台;有的则改做工业文化公园,成为对工业历史进行回忆和反思的一个途径。
从历史的沉淀中蜕变,在工业的沉重中轻灵——
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既是对过去的回忆又看到新需求的发展变化。
我们决定从以下九大唯度进行整合设计:项目整体定位;业态及面积配比;功能规划;案名及品牌标识;建筑外立面;VI(平面应用)、PI(环境识别);景观及软环境商业氛围营造;建筑空间;后期传播。
嗯,看点在wher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