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联盟 

主题数0

积分0

好友数0

日志

(转)中国《周易》文化与风水学理论的构建

已有 602 次阅读2014-9-10 11:39 |个人分类:周易| 风水学, 关键字, 建筑学, 东方, 周易

中国《周易》文化与风水学理论的构建

摘要:风水是一门科学艺术,追求万紫千红的和谐美、吉祥美和统一美。它有构建景观的韵律与节奏,又有东方建筑艺术浪漫的另一面。所以,风水学是东方诗性的人居环境。当然人的心性是跟自然环境相应相通的,也就是说,一定的空间产生一定特色的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建筑学——风水学,其理论自然是跟中国固有的、自身的文化背景相符的,也就是在自身的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化,自然避不开《周易》,既然被人称为“群经之首”,那肯定是有其依据的。中国的风水学理论,也就肯定和《周易》文化之间有莫大的联系了。

关键字:风水 《周易》 天、地、人 气 阴阳

风水是东方人居环境审美的艺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地根植于文化之中,体现了敬天法祖的建筑规划特色。离开中国固有文化背景谈风水,那是很难看清楚风水的本质的。风水是不同于西方建筑的体系的,从《周易》的一些思想去揭示风水,这样我们就会觉得其很可爱。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摆脱周围的环境。地理的分布是千差万别的,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而言较好的、适合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幸运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也有相对比较险恶、危险,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和隐藏着困苦、不吉利的环境;人们本能地选择、建设、甚至是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使之舒适、优雅、祥和。应该说这样趋利避害之心,是人群本能的反应,是很人性化的。这也是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显著的特色。追求福、禄、荣、寿,趋避艰、难、危、困。《周易》中就更明显了。“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词,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周易金注今译》赵建伟 陈鼓应 商务印书馆 2007年6月版 第590页),“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只吉凶······”(同上 第627页).《周易》其最初的性质就是一部卜书,其中“吉、凶、悔、吝”等字眼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先辈们对利之追求,对害之趋避。这思想跟道家的“贵生”思想也是很相似的,“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 中华书局 2007年5月版 第109页)“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同上 第124页)。应该说,中国的文化是体系化很强的,文化之间联系很紧密的,各家思想上有很大的相通。同样是趋利避害,贵生保命,无论风水学还是《周易》学,抑或是道学都有其思想,且不追究是谁影响了谁,但是《周易》中这样的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中国风水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逐渐兴起的,并且经过不断探索发展,形成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

“风水”又称为“堪舆”,“堪”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地突也,从土”(《说文解字》大徐本 中华书局 2003年1月版 第287页)。这是“堪”的原始意义了,地突显的地方就叫堪,但是后边用的意思似乎是在此基础之上延伸了,和“勘探”之勘有相近,使之突显的意思。至于“舆”字,就比较清楚了,《说文解字》中说道:“舆,车舆也,从车”(同上,第301页),说明“舆”的原始意义是车子,那么这跟中国古代的地理学风水有什么联系呢?其实,这个意思也是延伸了,应该从二者的功能效用上来分析。车子,我们知道,具有承载的功效,而大地呢?根据《周易》坤卦的解释,我们就知道了“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德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周易今注今译》赵建伟 陈鼓应 商务印书馆 2007年6月版 第38页),“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同上,第41页)。可见,风水学中的“舆”字,正是借用了《周易》里边的坤德之意。风水之不可离《周易》可见一斑也。

这些只是从外沿上来看风水与《周易》的联系,下面我试从内沿来看看风水学理论和《周易》的联系。

首先自然是风水“法天象地”的思想。从刚才对“堪舆”的解释来看,就是对大地的勘探,以期找到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风水的手段就是对自然环境的勘探,无论是气象、星象、水文、山脉、土壤等等,无不都是其勘探的对象。这和《周易》中很多思想是一致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同上,第582页),“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第593页),“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第621页),“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第627页)。这些思想莫不都是源于《周易》,通过对天文、地理、日月星辰、鱼虫鸟兽的综合考虑,从而弥纶天地之大道,合乎自然之法则,利尽天时、地利、人和。古人之才智大矣!

其次再来看看风水天、地、人三才之道的理论。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应该说,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建立在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等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与观察、试验、取样、分析的科学方法;而中国的文化则是不同,它有一套以《周易》为代表的取象比类、心物感应、象、数、理、气等的思维模式,从整体的有机观念出发,来认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相对与西方自然科学以拆零为技巧,微观定量的研究,割裂了宇宙的联系性,中国的文化确是将宇宙看成的有生命的,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系统,这在中国的文化中处处得到了体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第586页),“昔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第704页)。三才之道影响深远,其天地有机系统的构建,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创见性,无论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还是后边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或是《吕氏春秋》提出的“人与天同”等等,都和《周易》构建的三才之道密切相关。

再次,我们来看看风水阴阳和合而成生命,阴阳相消相长的思想。因该说,《周易》的核心构建就是阴阳,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中阴阳观念也是对中国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包括风水学。阴阳不仅是中国宇宙形成“二元论”的理论代表,也是中国辩证法的精华。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写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根基,分阴分阳,而两仪立焉。阴阳谐和,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气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化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譬如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化无穷”(《朱子语类·卷十八》)。风水学中的阴阳观是很盛行的,风水家深谙阴阳论,将其用于风水学中,把山称为阳,水称为阴,山南称为阳,山北称为阴,水北称为阳,水南称为阴。于地形要“负阴而抱阳”,背山而面水。一阴一阳相间而这样才不呆板,显得成有生气。风水学中所说的,山以高峻为阴,平衍为阳;曲为阴,直为阳;俯为阴,仰为阳;尖为阴,窝为阳;静为阴,动为阳等等,无不都是其重阴阳的体现。阴阳调和平衡的地方才是吉地,这显然是中国的中庸思想,当然《周易》中也是贯穿着中庸思想的。“阴阳和合,风雨所会”的协调、平衡和配合,这样就避免了阴阳的转换,避开了物极必反的规律,这也是《周易》中比较典型的思想。

《周易》应该说是中国抽象思维的最高智慧。其八个卦象,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根据这八种自然现象顺序的变化,用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互相消长和互相作用来说明万物的形成和变化。这些,莫不是风水学所研究和考虑的,其六十四卦都有两卦相迭而成,在时间上象征前后两阶段,在空间上象征高下两方位。“时”和“位”在《周易》中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风水学中也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后天八卦的卦位,对风水学的影响更是深远。《周易》“与天地天地合其德”的思想,将自然与人伦合而共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第44页),这些都是对风水学的理论构建起了很大影响的。风水学上也体现之人伦气息,即便是吉地,但居住者大奸大恶,为非作歹,也必有横祸。取象比类的体现如风水学上常讲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将山形比作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还有中国的龙脉说,将山形,走向,比作是龙行蜿蜒,即便是地形也还风金、木、水、火、土五行,这莫不都是《周易》中取象比类的思想体现。

《周易》可谓是一部旷世奇书,号称中国群经之首,一点不为过,它构建了中国文化的体系,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闪烁着中国先人们智慧的火光,不能不予以重视。虽然后人,特别是在特定的年代说其是迷信之书,占卜之术,但都是浅薄之词罢了。同样,风水学也被很多的后生视为迷信,自己又不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就草草斥之以迷信,这真是对学问的不负责。相信在吹尽黄沙之后,我们是能在这些学问上找到黄金的。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失的宝贝,只有透过这些东西,才可窥见中国文化的全貌。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文化间彼此的联系性,整体的系统性很强,可谓是处处关联,方方皆通,鉴于我现在的水平也只能如此浅薄的谈论一下了。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联系客服
    •   QQ 44247496

    •   13693232461
    • 工作日:早9点晚6点


      备用联系:15011229364(电话/微信)

  • 二维码

    官方微信/小红书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

    •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关注本站公众号
    • 小红书

      关注小红书
  • 发布
  • 收藏
  •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