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联盟官网-设计师互动平台 

主题数6

积分60

好友数6

日志

从中西人物画的异同谈谈“似与不似”

已有 800 次阅读2010-7-20 13:29 |

            发表于<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9期

            从中西人物画的异同谈谈“似与不似”

 

 

摘要:本文选取两位同时代的中西人物画家委拉斯克斯和陈洪绶,从他们各自的创作风格以及产生的原因等不同角度分析绘画创作中对“似”与“不似”的不同理解,进而权衡和思考这一艺术美学的新问题。

关键字:中西人物画  创作  似与不似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名言,清代石涛和尚也提到“不似之似之”的说法,绘画的品评到底怎样归属,本文试想从中西人物画的角度探讨对绘画“似”与“不似”的不同理解。

    有意思的是欧洲大师委拉斯克斯(1599——1660)与明末卓越的人物画家陈洪绶(1599——1671)正好同龄,但他们的艺术作品风格却泾渭分明、大相径庭。委拉斯克斯是西班牙黄金时代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他摹写生活的真实程度胜似上世纪欧洲的照相机技术.他的作品《教皇伊诺森西奥十世》整个画面给人造成的视觉印象却非常真实;无论是教皇伊诺森西奥十世的比例、动态、人体解剖关系以及画面的明暗、色彩关系的处理上,还是人物环境背景的处理上都造成一种真实的三维空间,委拉斯克斯把教皇伊诺森西奥十世的性格塑造的入目三分、作品的形神非常相似,从生活原型来分析可谓“似之”。相反的陈洪绶在人物画的塑造上,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著名的作品有《九歌图》及《屈子行吟图》十二幅,《水浒叶子》四十幅,《张深之正北西厢》六幅,《鸳鸯冢娇红记》四幅,以及他逝世前一年所作的《博古叶子》四十八幅等。尤其他所创作的屈原像,与其说是当时无直观形象资料可依,不如说是他更需要和注重激情的文学化意象,正是变幻神妙的形象可谓“不似之似”,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

    委拉斯克斯创作追求极其“似之”与陈洪绶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委拉斯克斯以理性的科学的理解现实生活,画面上侧重于深刻洞察和再现客体的美质,追求高度真实的视觉效果,是典型的17世纪巴洛克风格。陈洪绶绘画艺术的特点,在于形象的深刻提炼上,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他的表现手法,简洁质朴强调用线的金石味。画人物衣纹,清圆细劲,又“森森然如折铁纹”,偏向侧重于强烈而深刻的主观情感的表达,是我们东方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之美的线描风格。

    事实上,无论委拉斯克斯还是陈洪绶,都是朔源于他们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时代背景的。委拉斯克斯大多作品的艺术手法源与希腊亚里斯多德“模仿说”的发展,对人物如实而不美化的描绘,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得天独厚的艺术才能和深刻的洞察力使他成为西班牙杰出的画家。陈洪绶是明末的画家,一生遭受过不幸的境遇,因而使他的思想产生极大的痛苦和矛盾;同时明朝灭亡他又惭愧未能为国尽忠,怀念故国,心情沉郁,性情放诞;再加之中国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东方艺术表现手法的影响以及自己绘画方面惊人的天赋造就他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之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熔于一炉,其实偏重于科学这也是西方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虽然画家们也有惊人的写生能力,但要在酷似自然物象的层次上与西方比较略差一等。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六法论”中谢贺把“气韵生动”放在首位,而将“应物象形”置于其后;中国画的精髓不在于“工”即“似的”,而在于能超越已工细为手段的形似层次而达于“逸”的境界即“不似之似”。齐白石用一句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解决了多少年来东方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在他看来,太似则媚俗,写生不是绘“标本”,如果这样艺术家就成为了自然的奴隶,放弃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概括提炼,是对艺术创作的不负责任。太不似则欺世,艺术也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反映,太不似则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歪曲。齐白石的成功之处就是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巧妙连接,为中国画的创造与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综观东西方各自不同艺术风格,“每一种自然的复制品都生活于一个明确的装饰图式中。线描的视觉永远和某种美的观念有密切关系,而图绘的视觉也是如此”,沃尔夫林在这里谈到的巴洛克风格和东方的线描风格时强调都具有“模仿”和“装饰”的双重意思,这其实便是“似”与“不似”的有机统一,或是客观真实与主观审美意象的统一。

    任何一种艺术创造,都是艺术家在此时此地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选择和突破,然尔结果却是意象万千、层出不穷。缘于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东西方文化特质也存在差异(例如:方与圆、术与道;求真与务实、本原与终极;自然性与神性),因此我们要正确认知、理解和尊重跨文化的差异性,这样我们才可以正确理解东西方艺术之间的“似与不似”。东西方艺术在一定的阶段也互相发生着不同的交往和渗透。印象派梵高、马蒂斯的欧洲油画注重整体时空气氛和刹那间形象,实在也具有“写意”的特点,这种印象派油画的视觉效果以及朗世宁风格中国油画的发展和演变都能洞见东方艺术的影子。中国林风眠也主张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

委拉斯克斯仅是东西方文化在不同文化差异影响下的一个缩影,“似与不似”自然也成为各自文化体系下不同的品评准则。艺术都有着长时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随着历史发展同其他文化碰撞产生新的结晶,只有当把东西方文化艺术结合起来理解和思考时,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似与不似”。

 

参考文献:

1.《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人民出版社

2.《清气满乾坤——齐白石》王文治 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

3.《比较美术教程》袁宝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艺术概论》  王宏建  文化艺术出版社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联系客服
    •   QQ 44247496

    •   13693232461
    • 工作日:早9点晚6点


      备用联系:15011229364(电话/微信)

  • 二维码

    官方微信/小红书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

    •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关注本站公众号
    • 小红书

      关注小红书
  • 发布
  • 收藏
  •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