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减缓捕捞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太湖开始实行“十年禁捕”计划。面对十年禁渔的太湖,曾经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纷纷驾船回港,停靠在港边的渔船连成一片,在安宁中又显露出一种繁盛的状态。我们的项目便坐落在太湖边,这片渔船之中。
项目原建筑是太湖边的一所民房,房东以前便是靠打鱼为生的渔民。我们期望在新的项目改造之中,能够将他曾经“沧波万顷即良田,一舸东西卧碧天”的美好记忆保留在建筑里,由此便展开了以“渔船回港”为核心的空间设计。
轻盈的纸船漂浮在建筑的入口处,拉开了空间的序幕。此处是回港渔民暂时停泊的港湾,亦是一座汇聚了渔民精神和记忆的时光博物馆。
空间中随处可见渔民生活中的物件,打捞的贝壳、渔船的造型、水的表现形态……它们以元素的形式介入空间,聚焦渔民们当下面临的困境。通过设计语言的表达,呈现出“渔船回港”的生活蓝图。
以“渔船回港”为核心,将一楼空间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停泊、休憩的咖啡厅,同时也可以作为民宿的公共区域。空间中加入“船”的元素 —— 将渔民渴望回归雨笠烟蓑、千帆竞渡生活的心情,借空间表达而出。设计时,在细节处注入情感与“渔”的意向,打造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风格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