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位于深圳周边一处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内,建筑形式为上下叠拼的下层别墅。这一特殊的建筑形态使得我们只能对底部两层空间进行设计改造,而上部的邻居建筑仍将保留原有的造型特征。整个别墅区的整体风格为热带风情,采用暖色涂料、深棕色线脚和斜屋檐设计,如何让新设计融入这一环境,成为项目的首要挑战。
▽住宅外观
▽屋顶花园
▽入口庭院
业主的家庭成员包括中年夫妇二人,青年阿姨一人,老中青猫狗三只。业主希望通过对建筑的整体改造,最终获得约50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以满足品质化的生活追求。在考量建筑风格、邻里环境、结构限制、物业规范和业主的生活愿景后,我们快速提出了一套理性的建筑改造概念。别墅的居住体验与公寓大不相同,设计需兼顾私密性与开放感的动态流线,同时满足多种功能的布局需求。为此,我们采用了“空间优先、功能适配”的设计策略,先营造整体的建筑空间,再依据其特点配置各类生活功能。
考虑到建筑上方邻居房屋造型无法调整,我们决定将当前的屋檐与线脚元素简化为几何形体,呈现出低调的“底座”姿态,以和谐地融入周边环境。设计核心为三层叠加的盒子概念,我们将项目的设计范围抽象为三个盒子,上中下依次堆叠,并通过调整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虚实关系,创造多维的空间效果。
▽生活区
▽客厅
最上层的盒子是邻接邻居房屋的部分,也是视觉上最显著的体块。为了增强这一部分的存在感并清晰划分边界,我们强调其实体感,使其与邻居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中间的盒子,即首层的部分,经过“推出”处理,使得二层盒子凌空,从而在一层创造出连接前后院的开放空间。一层被推出的盒子则进一步下沉,与位于地下的第三个盒子结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下沉庭院。三个盒子以不同的姿态和相互交叠的方式,构建出虚实对比强烈的空间“骨架”。
基于这三大盒子,各楼层的空间属性和功能也自然分化。首层是面积最大的生活空间,包含起居室、餐厅、影音室等日常社交场景,并为阿姨提供独立的生活和储物空间。这里的设计着重于动静分离和内外联通,封闭的盒子内部安置了必要的生活功能,开放的区域则营造出与庭院、花园相连的“环境的空间”。
▽茶室
▽交通空间
▽走廊与楼梯
二层则承担着更私密的居住功能。凭借其更高的视野和较高的隐私性,二层布局为主卧、卫浴、更衣室和书房。通过窗户的开口设计,室内不仅享有良好的景观视野,也确保了隐私不受干扰。这里的主题可称为“私有的空间”,在宁静中为业主提供心灵的庇护。
▽楼梯
▽浴室干区
▽卧室
地下一层的设计受益于下沉庭院的引入,避免了传统地下空间的封闭和压抑感。该区域包含榻榻米房间、储物室和其他备用生活设施。这里与自然光有更多的互动,隔绝了外界的干扰,具备安静的环境氛围,因而被我们赋予了“内心的空间”这一主题。
▽地下空间
▽榻榻米房
▽由室内看天井庭院
▽细部
在精准赋予了各个空间适配的主题后,我们进一步仔细打磨每个空间的细节:照明点位、材质分缝对齐、空调出风口的形式、开关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匹配等等,力图在每一处添加充足的设计感。为了落实每一处设计点,我们甚至与参与项目的各方都发生过激烈的沟通。我们希望通过更强的控制力实现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然而,施工未完成,一切存在变数。
从建筑结构成型,室内施工阶段起,业主的深度介入为设计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在一次次亲身经历了现场的空间感受后,他们也对尚未完工的居所产生了更多的想象。业主的参与从最初的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共创者的角色,而我们则尽量在设计的理性表达和业主感性的喜好之间找到平衡点。设计方案在局部的功能布局、材料的选择、供应商的配合、现场施工的标准等多处都进行了再次调整。这种设计的“二次生长”,在某种程度上让空间更具个性化和生命力。每一次讨论和调整,都是一次理性与感性的博弈,这也成为了项目最具戏剧性的转折。
▽室内外夜景
设计的核心从单纯的“建筑逻辑”转向“共生逻辑”。在这场对话中,设计的专业性被验证,而业主的生活智慧也不断涌现。某种程度上,这种“设计的开放性”正是项目的魅力所在。尽管在一些节点上,设计的纯粹性被部分稀释,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真实的、鲜活的居住状态。这不再是单一的“设计师之作”,而是居住者与设计师共同缔造的作品。
半年后,我们再次探访这处别墅,发现它早已超出了最初的想象。家具的布置、软装的调整、甚至花园的每一处植物,都是业主亲手挑选和安排的。居住的气息如此鲜活,几乎让人忽略了最初设计所塑造的建筑氛围。这并非一种遗憾,而是一种建筑设计的最终归宿——将建筑的“完成”留给生活本身。这套别墅,已经从一件静态的“设计作品”转变为一处活态的“生活容器”。
▽入口夜景
▽夜景鸟瞰
项目名称:三盒一宅
项目地点:深圳
项目功能:住宅
设计方:设计秩序
设计团队:董倩伶冯晨
建筑面积:500m²
摄影师:金伟琦
如需委托设计秩序设计为您设计 请联系室内设计联盟官方 电话:15011229364 (同微信) 也可以在这里提交:我要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