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联盟官网-设计师互动平台 

新媒体课 大宅全案设计 素材严选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
平面与下沉广场比较:使用率和满意度研究
徐磊青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atisfaction and Rate of Use of City Plazas

徐磊青
Xu Leiqing




摘 要 调查了上海的三个广场,发现满意度不随面积的增加而自然增加,人们对较大面积的广场有更高的要求,影响广场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广场气氛、设施和管理方面。调查样本中平面广场的使用率高于下沉广场,但下沉广场有较高的满意度,其原因与广场性质以及城市设计中相关要素的组织有关。
关键词 平面广场 下沉广场 使用 满意度
ABSTRACT The comparative study examines three plazas in Shanghai to observe the amounts and types of activities among the plazas. The results showed plaza satisfaction varied with the nature of plaza, and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mbience, amenities and management of plaza. In the samples although sunk plaza was used less than ground plaza, they had higher satisfaction, which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plaza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roundings area.
KEY WORDS ground plaza, sunk plaza, activity, 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 TU-02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0-3959(2002)02-0053-03

广场的使用率和使用者对广场的满意度是广场设计的评价标准之一。 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系统地调查了纽约的18个广场之后认为,充足的座位、日照、绿化、食物供应和广场可达性对广场的使用有重大影响[1]。纽约市在1975年将怀特的很多研究成果作为城市规划法规的修正案加以明确。
广场从形态上来说,可以分为平面广场和上升或下沉的立体型广场。平面广场与下沉广场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尽管怀特对下沉广场的评价不高,但下沉广场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特色。本文希望通过调查上海的3个广场,结合怀特的研究结果,了解这几个广场的使用形态,并做品质方面的比较。
一 研究方法
以行为观察法对广场上的人流进行分析。具体做法是每隔40 min左右记录某一时刻广场上人们的活动及其位置,并在广场平面图上标记出来。以10 min为一单元记录广场上的人流数量及其运动方向。一个研究日记录不同时间段内的3~4组数据。
在问卷中请市民直接填写从家走到广场的时间,以四点量表测量广场的使用频率、使用强度、噪声、景观、设施、管理等。 以广场气氛作为广场活力的测试量表,把满意度作为环境品质的综合评价量表,问卷中还包括设施不足和不满意方面的可复选问题等。
选修环境心理学课程的20多个研究生在2000年3~5月调查了上海南京西路上的静安寺广场、人民广场上的香港名店街前广场、淮海路上的淮海公园前广场。其中前两者是下沉广场,后者是平面广场。
二 调查结果
1 广场中的行为
(1) 静安寺广场 广场位于南京路与华山路交叉口,毗邻静安公园,交通便利。下沉广场面积2 800 m2,由广场、半圆形露天剧场、柱廊、大踏步组成,并与地下商场和地铁2号线的5号出入口连通。广场在南京路和华山路各有一个出入口,安排了自动扶梯、大台阶和一些跌落式草坪。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广场中有3棵树,由于移植不久,有一棵树还没有长出树叶。在进行调查时,地铁2号线还在试运营阶段。商业用房只有地下2层(广场主标高层)开放营业,地下1层还在招租或装修阶段,沿广场铺面没有开张。广场与华山路地道也未开通(图1)。
如果沿着怀特的视线来看,这个广场有座位设施(露天剧场的台阶),日照充足,但可达性不好(任何下沉广场的可达性都不好,但这里提供了自动扶梯),少有食物供应,树木不够,广场主标高层店面不够(而地下1层沿广场铺面在调查时没有开张)。
我们在4个工作日(3月28日、4月4日、11日、12日)和4个周末(4月8日、22日、23日、5月7日)的不同时间段对这个广场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广场上人流的活动与行为轨迹有以下特点:
第一,广场上的人数随时间不同存在很大差异。周末人流比普通工作日高出 1 倍以上,当周末有表演活动时,人数比普通周末高出85%。人流主要从东面大台阶和西面自动扶梯进出。在工作日,直接进入商场的人数与进地铁站的人数基本持平。但在周末,进入广场人流中的大部分直接进商场,这说明大多数游客都有意在观光的同时购物。
第二,从地面进入的人群中,在工作日约10%的人从一侧进入广场后直接从另一侧出去。这一部分人数在周末时上升到约20%。约20%进入广场(从地面和出地铁站)的人会在广场上停留一段时间,在有表演活动时约50%的人会停留一段时间观看表演。这说明该广场有吸引力,相当部分的人特意下到广场中,再上到地面。
第三,广场中的主要活动以通过式为主,如逛商店、进出地铁站、行走观光等,而且流线多样,高低错落,这与广场的流线组织和标高变化有关。静态型活动较少,台阶上少有人坐,有少量游客在广场上拍照留影。静态型活动与表演有关,一旦有表演时,则台阶上坐了很多人,广场上还有很多人围观。
商业与地铁站的结合、周末的定时表演,以及广场流线组织和功能分区对静安寺广场的使用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特别在周末,广场上人们的活动多样而丰富,空间的使用效率很高。设计师所预想的“使广场成为集休闲、购物、娱乐、文化和交通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活力的多功能广场正在逐步形成。
(2)香港名店街前下沉广场 香港名店街下沉广场(下简称名店街广场)位于人民广场内,地理位置优越。它是香港名店街地下商场主入口,也是人民广场地下步行系统的一部分。广场面积只有约700 m2,有自动扶梯通向地面。超过一半的店面都是餐饮,店家在广场中央布置了30张有帆布遮阳伞遮盖的桌子,广场中有1棵大树,枝叶茂密。除了必要的通道以外,其他空间都被座位所占据(图2)。
按照怀特的观点,这个广场有食物供应、有座位设施(大大超过要求,但不是免费的)、有树木,但可达性不好(但提供了自动扶梯),日照不足(面积小、下沉较多,日照受遮挡,特别是很多的遮阳伞使得广场比较暗)。
我们在4月12日和两个周末日4月8日和16日的不同时段,对这个广场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广场上的活动主要有3种。第一种占绝大部分,即进入广场后直接进入香港名店街商场。第二种活动是在桌子边休息和餐饮。第三种是在广场四周店铺前停留购买。工作日时这个广场人数较少,有10~20人在桌子边闲坐。在周末日时,广场上始终熙熙攘攘,餐饮区80%~90%的桌子都有人占据。
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广场上环布餐饮店铺,特别是布置了30 张有遮阳的桌子,以及中间的那棵大树。但由于桌子太多,空间更显局促,已不可能有其他活动开展。
(3)淮海公园前广场 淮海公园前广场(下简称淮海广场)位于繁华的淮海中路与普安路交界处,南面是淮海公园,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面积约5 000 m2。广场在东南角安排了一个较小通道通向淮海公园,广场与公园之间以镂空铸铁栏杆相隔,并设计了一组水景墙。广场在淮海路与普安路上各设了出入口,广场沿淮海路也设计了一排方形喷水池。广场上种植了30多棵梧桐树,梧桐树下面环绕着梭形的褐色花岗石花坛,或是四个一组的木制椅子。广场还在西南角设计了一个高出地面约0.8 m的露天舞台(图3)。
该广场与静安寺广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与一个较大的城市公共绿地相连,都毗邻城市主要商业街,都位于两条道路相交处,都有一个露天舞台。
如果沿着怀特的视线来看,这个广场有充足的座位设施(梭形花坛和木制椅子),日照充足,有较多的树木,可达性一般(沿两条道路有超过2/3的界面不可进入广场,但比前两个下沉广场好),有食物供应(一个小卖店和一个咖啡厅),只是沿广场的店面不够。
我们在3~4月的2个工作日和4个周末日的不同时段对这个广场作了调查。我们发现这里的停留性活动是三个广场中最多的。广场上总是有不少人,特别是有很多老年人常常围坐在环绕梧桐树的梭形花坛和木制椅子上,聊天或是看风景。相比来说,椅子要比花坛受欢迎,坐在露天茶座的桌子旁的人最少。中老年人主要坐在靠近淮海公园远离街道的地方,集中在一片,而坐在靠近淮海路的人要少一些,主要是年轻人。由于椅子与花坛都是以社会离心方式布置的,围坐在一起的人们除了聊天与看风景外,少有其他活动。
广场上有很多穿越性人流,主要是从淮海路西边入口和普安路入口之间的斜向穿越,也有少部分人通过广场进出淮海公园。
我们发现这个广场的使用率高于前两个下沉广场。广场中停留性活动较多,老年人也较多,停留时间也较长,主要分布在座位区周围。由于大树被安排在中央,广场难以组织其他活动。尽管安排了舞台,但在我们调查的几个时段中并没有发现任何文艺演出或是商业推销活动。
2 问卷统计
静安寺广场回收的有效问卷95份,名店街广场回收有效问卷55份,淮海广场回收有效问卷46份。所有数据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中的统计程序统计。
(1)广场服务范围 对于来广场的频率,回答“很少来”的人在这3个广场都是大多数。但是回答“几乎每天来”的市民在静安寺广场和淮海广场明显高,如果把回答“一星期来1~2次”者加起来的话,淮海广场则超过40%(表1)。
“家到广场距离”这个问题限上海市民回答。回答“20分钟以上”的市民都占大多数。但静安寺广场和淮海广场回答“10分钟以内”的分别是22.1%和28.3%,表明静安寺广场和淮海广场服务的人中超过1/5是附近居民(表2)。
从表3可以看出在静安寺广场、淮海广场,家至广场的距离和去广场的次数有较强的相关。从表4得知,名店街广场年轻人占了大多数,18~30岁的有60.0%,它反映了这个广场以及香港名店街的性质。相比而言,静安寺广场和淮海广场的中老年人更多一些,尤其是淮海广场,老年人最多。
(2)下沉广场的环境知觉 从市民报告的广场评价中看出,广场满意度以及环境品质的各项指标不随面积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人们对两个下沉广场的满意度比对淮海广场高。令人惊讶的是,淮海广场在所有指标方面都远落后于其他两个广场。它在广场设施、景观和管理等方面得分较低,这与人们对它的印象以及怀特的理论有很大出入。在噪声评价方面,下沉广场要优于地面广场,而且拥挤的感觉随人流的增多而增多(表5)。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名店街广场与满意度有关的因素主要是广场气氛和设施方面。静安寺广场与淮海广场很类似,其满意度与调查所包括的所有方面都有若干相关,其中与广场气氛有最大的相关。前者的满意度还与设施和管理有较积极的相关(表6)。
(3)不满意的地方 从表7得知,对广场所有地方都满意的,以静安寺广场最高,超过1/5;最低的是淮海广场。三个广场相同的地方是对广场的安全、环境等方面抱怨的很少。三个广场对可以坐的地方都有很多抱怨,而且静安寺广场与淮海广场这两个面积较大的广场对设施不满意的较多。
从广场座位的设计来看,都达到了怀特的要求,但人们还是对座位有更大的需要。小小的名店街广场上有30张桌子可以坐(尽管不是免费的),淮海广场同时安排了露天茶座、梧桐树坛以及木椅子座位,静安寺广场则提供了露天剧场的台阶。这个分析似乎说明只有木椅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而那些如台阶等的非正式座位居民还未普遍接受。这与观察结果一致,静安寺广场的台阶在平时很少有人坐,淮海广场中木椅子总是首选。
有意思的是,静安与淮海广场远大于香港名店街广场,但更多的人抱怨它们地方太小;对后者,有更多的比例(近1/3)抱怨过于拥挤。用环境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静安寺广场的空间密度大,多功能活动(特别是在有表演时)在同一空间展开时显得空间不够。名店街广场的社会密度大,即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遭遇更多的人流,充分说明该广场的人流疏散性质。淮海广场的空间密度与社会密度在两者之间。
人们对淮海广场的管理的抱怨较大。尽管从平面上看,它的绿化要多于静安寺广场,但从表5得知,它在景观评价一栏上是最低的。该广场在临街和临公园处也设计了水池,但一些市民抱怨缺少水景,临公园的水池根本没有水。临街水池只为淮海路增添了景观的作用,却忽视了水体与广场的关系。
三 总结与讨论
总体上说,广场的满意度首先与广场的性质有关。如果沿着怀特的视线来看,我们似乎可以说淮海广场是最好的;但市民报告的结果却相反。这个研究说明,市中心面积较大的广场比较复杂,繁华的商业区内往往缺少较大面积的开敞空间,附近居民缺少社区活动的场所。本例说明在市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时,邻近居民的社区活动应该是设计的重点。
尽管淮海广场边上就有淮海公园,但广场上还是有很多附近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问卷调查与行为观察显示,该广场不仅是商业休闲广场,也是社区活动场所。该广场的满意度更多与社区活动设施有关。
尽管下沉广场的可达性不如地面广场,但是我们调查的两个下沉广场通过设置自动扶梯连通地下商场和地铁等,使可达程度大大提高。这次调查的下沉广场是受到欢迎的,人们对它们的满意度比较高。这两个下沉广场在城市设计层次上有三个相同的因素,即在它的上边都有一个大型的城市中心绿地;广场都与大型的地下商场连通;都与地铁站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静安寺广场采用周末定时安排演艺节目的方式使广场富有活力,并集多功能活动于一体。人们对它的满意度也较高。在面积较小的广场中,重要的是提供一些支持,包括提供适宜的座位区、植树和对外营业的店铺,如我们在香港名店街下沉广场中看到的。
没有主题和中心的广场气氛不足。从淮海广场与香港名店街广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向心(即坐时人们面对面,如茶座式)的桌子要比社会离心(即坐时人们背对背,如淮海广场上的梭形花坛)的桌子更能提升广场上的气氛。
总体上,与广场满意度有关的因素主要是广场气氛、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广场气氛、管理与满意度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对广场气氛进一步分析表明,广场设施与广场气氛之间有较积极的联系。设施多的广场有更好的气氛,面积大的广场尤其应该提供更多的设施,包括座位、公厕、电话、凉亭、花架,以及直接对外营业的店铺等。另外下沉广场在隔绝噪声方面优于地面广场。
一项西雅图城市广场的研究曾说明,人们最喜欢的座位是木凳(与后面几种座位设施相比,这种偏爱是压倒性的),接下来分别是台阶、树坛(planter)、石凳和地面]。但本次研究表示在没有表演时,人们对台阶不感兴趣。□

参考文献
[1]White, William. 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 Washington,D. C.: Conservation Foundation.1980.


 

 

新媒体课 大宅全案设计 素材严选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

露影晨曦

积分:0

私信

全部评论
沙发
pubn 2014-3-21 23:34 来自: 广东韶关
看看,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加微信群

只欢迎设计师加群,做广告的一律不允许,加群请先加微信:snsjlm0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锁定精彩,每日推送精选案例或资讯,公众号:snsjlm!

我要设计

如您需要设计,免费为您对接最适合您的设计师,电话:15011229364!

奖项证书

打通协会设计认证通道,提供证书申报服务,微信:13436879894!

  • 联系客服
    •   QQ 44247496

    •   13693232461
    • 工作日:早9点晚6点


      备用联系:15011229364(电话/微信)

  • 二维码

    官方微信/小红书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

    •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关注本站公众号
    • 小红书

      关注小红书
  • 发布
  • 收藏
  •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