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境度假庄园坐落于浙江一处全围合的小山谷之中,背靠屏风山,周围松林环抱,是一座由一栋红酒室和仅三栋全景客房组成的微型精品庄园。我们希望发挥这座山谷独特的松林景色,回应场地自然印记,打造独属松境的隐居体验。于是建筑群顺应山谷肌理依势而建,每栋建筑布局朝向因景而异,与地形连接各不相同,并都拥有独特的景观视野,人们可以在谷地清风中开启沉浸式度假之旅。
旅程起点从庄园入口处已悄然开始酝酿静谧的氛围,竹肌理的混凝土和黑色炭化木“L”形大门,低调地融入景观,像是敞开的双臂,一边拥入一片山谷绿植,一边怀抱迎接来客。
行车驶入庄园,沿着松林夹道的山路来到一栋四面坡屋顶建筑前,泊车落客,这里便是庄园的红酒雪茄吧,也作为会客中心同时承载着客房接待、下午茶、红酒和雪茄品鉴等功能。
红酒室的原址上本来有一栋年久失修的废弃老屋,为了保留场地印记,建筑形态回应了老建筑的坡顶肌理,但我们将原先的双坡屋顶改为四面坡顶,使从每个方向到达时,屋顶的尺度一致,更亲和、静怡。
建筑主入口位于西南侧,从体到面,空间逐渐展开,从入口落客步入室内,建筑体块由一个整体分割成雪茄室和接待区两个体量。位于左侧的雪茄室体块封闭,与屋顶相连;而右侧的接待空间则与屋顶脱开,轻盈的坡屋顶悬浮于接待区的体块之上,光线逐渐引入。
客房之间以植物和矮墙分隔,保证每户的独立性,能各自独享私域度假空间。景观设计柔化了庄园与山谷景观的边界,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也挑选了山谷中的在地植物,有机地融入所处的自然环境。灯光犹如萤火虫,星星点点般点缀于树丛中,或在地面低矮处照亮路径,烘托低调的隐居氛围。
坡屋顶的金属屋檐边缘做了双层的阴影细节,既兼顾了滴水的功能,又从一定程度从视觉效果上减弱了尖锐的张力。
穿过入口相对围合的功能性空间之后,体块逐步溶解,空间全部打开。室内以简约温暖的材料为主,配以定制木家具,浅色木纹吊顶顺应屋顶造型,坡度更缓和。
仅在沿窗的顶面用黑色平顶与黑色屋檐相连,从室内延伸至室外,悬挑形成开阔的灰空间,并与建筑前面向松林的小广场对话贯通。在气温适宜的季节,可以敞开玻璃门,让小广场成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
客房入口恰到好处的天窗开洞与立面开窗,让封闭的空间体量有了光的流动和自然的照见。无高差的平铺地面使得起居动线流畅,同时室内外的空间互相渗透、延展,与自然联结。
此外浴室的下沉式泡池也是提前规划,整体浇筑与地面连成一体。室内空间虽然划分为客厅、厨房、卧室和卫浴等多个区域,但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布局有机自然,转角的多功能家具“包裹”墙角,存在于不同区域,连接和服务于不同空间,也使空间之间过渡自然并相互融合。
除了功能性的体块,立面全部采用落地玻璃,将景观最大化。位于东北侧的长桌区面向山坡更幽静,角落处半围合的会客区则更私密。
穿过红酒室,一面竹编纹理的弧形围墙将人们引人客房区。落脚也从硬质的地面变成细软的沙石地,边缘不规则的度假感在细软的沙石行径中不断变化,路尽头设计了一方小小的广场作为入户前的驻足停留空间,进一步营造出隐秘感。三栋极简独立的建筑单体悄然坐落于山谷深处,环绕在广场周围,抬头可以望到建筑后面高大的自然松林,但还无法触碰。面对错落墙体的“阻挡”,为后面的空间留足想象。
通过院门和曲折的小径,在体验了一系列神秘的仪式感之后,当真正穿过入口封闭的“体量”进入客房,视野豁然开朗,上下两块楼板面向山谷全然打开,室内空间因为270度的景观面变得流动而通透,旅程的欣喜达到顶峰。
整个庄园由体及面,从体块包裹的私密性,到空间的开敞流动,再到与自然的连通互动,通过面体交错打造惊喜愉悦的空间体验。一座山谷,三份独属松境的隐居体验,不论是与朋友小聚还是独自度假,松林平静的力量与建筑方正的体量,相互映衬,建筑亦归隐于山林,静谧而出世。
通过院门和曲折的小径,在体验了一系列神秘的仪式感之后,当真正穿过入口封闭的“体量”进入客房,视野豁然开朗,上下两块楼板面向山谷全然打开,室内空间因为270度的景观面变得流动而通透,旅程的欣喜达到顶峰。每间客房都被自然三面环抱,拥有独特的框景。为了消隐结构,让空间最大化,建筑结构采用素混凝土一体浇筑,同时采用上翻梁并预埋管线,室内无悬梁、吊顶造型或灯线,整块的素混凝土顶板保证了空间的整体性。与建筑顶板相呼应的底板距离地面一定距离,与山谷地形自然脱开,仿佛漂浮在自然的地面上,最大程度尊重地形,又与之联系。两块混凝土楼板之间无多余立柱,只有一片山谷松境印入眼帘。
我们八荒设计重视建筑和室内的整体设计,我们相信当建筑的结构、密度与尺度——“骨相“已经推敲到最佳的时候,室内空间的品质将不再过分依赖于装饰性材质,而显现出其真正经久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