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心设计组 于 2016-4-8 09:50 编辑
云冈石窟建于北魏时期,公元460~524年。云冈雕刻、纹样装饰等有许多“非中国”的表现:有承袭希腊古典宗脉的、有参杂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 1932年梁思成、林徽音、刘敦桢等营造学社同人在测绘辽金遗建的同时对云冈石窟东部四窟、中部九窟、西部六窟从建筑的角度作了详细的研究。最终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建筑二千年来保持其独立性,不曾被外来影响所动摇。 北魏,乃至魏晋南北朝300余年间是承汉启唐的一个伟大时期,这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印度佛教文明来了、希腊文明来了、波斯文明来了!这些世界优秀文化因子的到来并没有将中国汉文化同化,反而被中国文化一一收入囊中,被中华文明融合了,使得中华文明更加的健全、强大!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
为什么要研究中式设计?这与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所表现的变化及特点又有什么关联呢? 中国明清两代对中华文明表现更多的是传承,而少有创造。自清中期乾隆末期表现的更为禁锢与封闭。导致中国文化在八国联军侵入开始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影响,甚至在某一时期国人崇洋迷外的思想到了滋生泛滥的地步。 公元进入新千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中国文化有了复苏的迹象。又过了十年,振兴中华文明、复兴中国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在,迎来了中国梦,许许多多的中国同人在努力着、奋斗着。
移动PC的普及让人们通过手机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表现东方美学、中国意境等等许多的东方“美图”。然而,许多的图片传播将日式“禅”与中国风混为一体,甚至无意识的将日本文化中的枯山水、茶道、花道等所表现的“禅”意作为中国风走向中国禅的一个标杆,并且已经波及到中式设计的许多表现中。 虽说日本文化受汉唐文化影响甚深,但经过千年的演变已经发展成为日本自身一种独有的文化体系,这种体系与中国文化差别甚大。日本“禅”更多表现的是“生死”,表达的是“少”,在形式的表现上简洁、简练。中国禅来源于上古五帝的“禅让”,禅,表达的是一种美德。尧帝是禅的鼻祖、禅的创始人。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借用禅的概念才得以传播,在中国才有了佛教的定义。佛家的禅、禅宗的禅,说的是顿悟、立地成佛,是一种慈悲、一种善。所以日本“禅”与中国禅是两种文化范畴。 将日本“禅”当作一种标杆来演化中式风,这不符合中国真正的精神所在,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日本的设计简洁、简练、注重细节的手法是值得学习的,但也别忘记了简的极致还有北欧,注重细节讲究精密的还有德国,也还有我们的明式家具。这种相对单一的文化融合现象与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表现的气魄来讲也未免太过于短浅了吧! 我们应当如魏晋时期一般,将目光放大、放远,将世界各处的优秀文明、优秀的文化因子,通过中国固有的精神融合到中华文明中来,融合到新的中国文化中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唐朝”、一个更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朝代!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对容易的。在传承中革新,在革新中表达中国精神特有的作风及意义,同时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审美意趣、现代思维等等是难点所在,不应重蹈明清时期只有传承少有创造的不足,要走出一番新的景象! 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文化、落土于中国的佛教文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汉阙、唐宋的经幢、南北朝的石刻、明清的牌楼、零星的碑亭;琴、棋、书、画、茶;宋式家具、明式家具等等,有着许许多多的中国元素有待融进设计的革新工作中,所以要将中式设计提到研究的深度中去! 提到中式的室内设计,着实让国人汗颜!如集美北湖九号般传承汉唐建筑文化演变革新的作品少之又少。许多国外设计机构做的中式设计往往被视为经典、被视为学习的对象,被不断模仿的现象更加让人痛心疾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欧洲的文艺复兴,在东罗马帝国瓦崩后经历中世纪的黑暗沉睡千年而迸发出来,奠定了西方近代设计创作的基础,使西方的近代设计既吸收过去的经验又具有新的思想。他们有完整的建筑史、有完善的设计教育体系,他们在比例、空间、细节上的处理会更到位,这是他们的优秀之处。但是,他们缺乏一种骨子里的中国精神!这是本质上的问题所在。 中式设计的变化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不是对某个优秀作品的模仿、不是对日本“禅”的模仿,也不是对中国保留下来的古建的模仿!而是应该在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之下,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革新!这才是中式设计的未来之路,所以要将中式设计提到研究的深度中去! 中国是没有建筑史的,至少在梁思成先生整理之前是没有的。 梁思成先生被誉为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并不在于他有多少中式作品的留存,而在于他和他的伙伴们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战争连绵的年代放弃优厚舒适的生活,通过实地测绘,整理、梳理了二千多年以来中国建筑在各个朝代的发展与变化,形成了沉甸甸的中国建筑史! 藉此机会,将《梁思成 谈建筑》的一些学习笔记复录出来,表达对梁思成先生崇高的敬意,也借其思想进一步说明为什么研究中式设计。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薰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根据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了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在传统的血液中,另求新的发展也将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梁思成先生中式建筑革新发展的思想还有很多,因为篇幅的问题不再一一复录。在此只是将其建筑思想挪用到中式室内设计中来,与大家分享以勉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