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田设计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三年间,恒田已经在北京和上海多地建立了设计中心,以服务更广泛区域的客户。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原有的北京办公室已经不能满足团队成长,因此需要在北京找到一个新总部,承载公司更多的功能需求。
南洋文创园,前身是南洋食品饮料公司。园区内建筑红砖平顶,颇具前苏联的厂房气质。恒田的新总部最终选择落在这里。 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恒田长久以来研究的课题之一。在进行新总部的外立面设计时,首先考虑的便是园区的红砖厂房。一个苏联气质的,象征着人对自然的改造的景观,坐落在三片森林之中,不免显得突兀。 设计师选择用自然风格打造新总部。外立面使用真石漆,不规则切割的窗体和弧面的门头,让这座灰白色的建筑,像一颗原石落到红砖之间,从视觉上突破了工业化的包围,和周围的森林产生连接。材料方面,更多地使用木、石元素,玻璃和金属则尽可能地减少,并隐藏到不起眼的地方,更增强了这栋建筑的自然气息。
甲方与乙方 - 需求简报 既要设计,又得买单,作为设计公司老板,找到一个新总部,操心的不只是钱。除了要找到满足一百人办公的大空间之外,还希望能赋予它家居展厅、多媒体沙龙、会议室等空间模块。在此之外,如何在预算范围内满足员工的办公需求,让整个空间美观而舒适,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设计需求 核心功能:满足未来100人同时办公需要; 功能赋能:家居展厅、多媒体沙龙、材料库、会客休息区、会议室等; 额外要求:设计师群体独特诉求、美观舒适、设计理想。 设计自己的办公室,与设计商业地产那种装有玻璃幕墙的办公室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毕竟这次是自己花钱,摆脱了商业和售卖概念的束缚,能将风格和理念贯彻到底。 摊开地图,在三座公园的森林环抱中,恒田找到了合适的新总部选址。
新总部占地1000平,挑高10米。然而厂房只有西向窗,西晒和单一自然光源导致的光照不足,是需要解决的第一道难题。 像玉石专家一样,设计师对窗户一侧的墙壁进行了雕琢切割。内外墙面分布的不规则斜面,接受到太阳照射后,将西晒的直射光线转为漫反射,进入建筑内部。一方面减弱了西晒强度,另一方面也增大了自然采光效果。 同时,设计师将采光一侧上下打通,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房顶的超高挑空。如此一来,二层的光线能同时被一层和三层分享,补足了光照同时,也丰富了自然光源的层次。
虽然厂房的内部空间可以自由调整,但是要首先想象整个空间坐满人后的情形。排除一百余人工位之后,剩余的创作空间极其有限。此外,多个赋能空间的安排、使用者的需求、对美感的考虑,都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设计师群体来说,保持专注和兴奋的状态,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在设计方案时,如果总是被琐事打断或被杂事吸引,是没有办法深入地思考和产出的。因此,为设计师创造一个相对稳定、不受外界干扰的创作空间,应当放在需求的第一位。 为此,设计师摒弃了传统楼层的概念,取而代之,用立体的内和外将空间进行了划分。
在方块状的厂房内部中心位置,悬浮着一个木盒,整栋建筑的内层和外层便由此区分。木盒内是设计师的创作层,木盒外则是由一个个功能空间组成的支持层。
外层一楼 | 多媒体沙龙
木作单元装饰创作核心
木盒由一个个同质的木作单元组成,他们排列组合成木盒的表面。每个木作单元的切割形式又与建筑外立面相似,在保证设计语言一致的同时也将外界的声、光干扰降低,保持了内部创作空间的恒常状态。
外层二楼 | 会议室 外层功能模块 围绕着永恒的创作核心,散布着一日所需的各个功能模块。设计师打破每个功能场景的墙壁阻隔,用格式塔的方式将空间进行区分,让整个空间更加通透,富有呼吸感。利用高低落差和玻璃隔断,外层空间实现了产品展厅、多媒体沙龙、会议室、休息区等多种功能。
老板王恒的办公室,像其他功能模块一样,贴附在核心区一角。 为了兼顾创意和经营,以及不时招待客人,他的办公空间处理得更生活化,个人色彩也更强一些。以复古的木色为基调,搭配他从中古市场淘来的家具,以及钟爱的物件,整个空间围绕着他的文化与气质打造,他在其中也就更自在一些。 “打破常规,不如在常规之下细致入微。”王恒的办公室给人传达的,正是这种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