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董斌作品《壳》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 《饮食男女》中老朱的这句话道尽心里杂陈的五味,是抱怨,是无奈,也是期待,是不甘。上至苍穹的探索,到一个人的由衷喟叹,如同时间般永恒的,是欲望。
而上海,一座承载近代中国百年繁华的都市,会同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系,恰是“欲望”的另一种演绎。
曾建龙新作上海九储堂餐厅,以饮食和色彩的视角,解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压抑与解放的情绪上的平衡。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在“万国博物馆”的历史烙印裹挟下,寻得魔都艺术人文的新共振。
01入 场九储堂餐厅坐落于上海外滩5号,濒临黄浦江,从属于外滩建筑群。兼备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特色鲜明的气质奠定了项目厚实的历史感与文化属性。
因此,曾建龙从独特的地理优势入手,融合现代设计元素,如浓烈的色彩搭配、老上海的历史遗痕,形成新与旧的融洽结合,打造新时代十里洋场的场域印记。
厅堂入室
设计师在入口处设置了门厅作为内外动与静的缓冲,
深红色的主视觉基调、墙面刻意保留的老上海建筑欧式门窗,一系列指向性强烈的设计元素有机排列,瞬间将顾客带入“夜上海”的专属情调中。
门厅的建构关系是艺术玻璃和钢结构的结合,顶面镜面的设计处理形成视觉冲击力,构成若隐若现的视觉矩阵。
“烟火气”
中国文化里,饮食包含着社会功能、情感活动、审美体验等复杂而独特的人文意蕴,也就是常说的“烟火气”。因此一家餐厅的设计往往承载着相应的文化意识。
曾建龙从海派文化中的优雅与张力展开,不满足于黑白灰的局限,把自己对现代设计的理解融入空间,为顾客打造浓烈而不失雅的餐饮环境,在色面之间调动就餐者的食欲。
步入大厅,未经修饰的古墙及老窗最跳脱,祖母绿的石材护墙在墙体底部恰到好处地衬托着墙上过往岁月遗留的印记,呈现着这座建筑的历史时光,用餐者静心可感受到跨越时代的新旧对话。
在灯光的照射下,具有精致纹理及半透明的屏风反射着星点的亮光,让每个用餐空间私密、曼妙而梦幻。
墙边大花绿筑起的陈列台,无形中加持了空间的细腻和使用美,陈列台上摆放的是艺术家董斌名为“壳”的雕塑作品,共同赋能空间更艺术化的优势。
02际 会
顶上海浪,倒映上海
“双翼飞鱼”艺术装置,游弋在不锈钢条的“水波”里。这水波是银色波浪吊顶装置,是精心设计的“顶上海浪”,呼应着餐厅外黄浦江,也是上海滩的倒置缩影。
在红色吧台附近,设计师一面主张现代的设计理念,尽情张扬的色彩与曲线奔走;一面将窗外江景引入,上海滩的繁华景象在此浮现。
归根结底,注重将餐厅的空间调性与上海滩的人文历史感结合,将百年来的文化景象最大尺度的复原、复兴。
到上海,你永远不会觉得无事可做,在这里可以静坐冥想,更能沉醉于灯红酒绿的狂欢中。
深红色的吧台是大厅的视觉中心,设计师以舞台秀的概念去塑造定位在外滩的场域关系。弧线流畅的吧台,如同一位惊艳的舞者为观者展现着动人心魄的舞姿。
顺着吧台环行而进,便是可以满足不同用餐需求的包房。房间外墙用玻璃砖加灯光而建,形成斑斓光影的视觉,与外滩的秀色灯光遥相呼应。
储乾包房使用黑色的金属背景,搭配黑带金色的植物纹样墙纸。地面黑白相拼地砖,镜面形成景象倒影。
储乾包房的设计在多元化功能使用上着墨众多,可以开放同大厅空间联合。包房保留了原建筑的大面积窗,透窗可见东方明珠,抬头可见外滩车水马龙,奇幻绝妙,恍若置身《盗梦空间》之中。
储源包房是绿色主题色,跳脱庸俗,从包间落地窗向外望去,空间墨绿色视觉基调与黄浦江生态之美默契互存。
储慧包房云层环绕,设计师以家宴的理念打造团圆的聚餐氛围,黑色的墙群、红色的皮扣沙发,展现出老上海的当代性,包房内遥望黄浦江景,食欲更甚。
好的设计,不仅是在于设计其“表”,更在于其“里”。曾建龙对于老上海新与旧的探索由内而外,设计的不只是外滩的浮华,更是对当代上海情节的重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