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联盟官网-设计师互动平台 

24高清案例 SU模型 素材严选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

完美流线

积分:127865

私信

【本文转自成象设计 作者:岳蒙】

小伙伴们,做方案这个事儿想必是大家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并且是将来还会经历的。大家在做方案之前,想必都会找很多大师作品进行借鉴和参考,但有的时候做出来的东西,和当初借鉴的作品感觉相差甚远。再或者由于我们参考项目的体量差异巨大,我们压根不知道怎么搬到正在设计的项目里来,所以我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去消化一个方案,如何把一个方案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得学会“抄”。
我以前在文章里和大家说过,抄有很多种:
第一种:抄思维方法,抄规律。这个等级最高,同时也不局限于抄设计这个单一分科分工。数学、物理、哲学,总之人类最优秀的大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定律和定理,都可以是重要的启发对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师的招式是在设计内的,大师的内功是在设计之外的,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大艺术家科学家都是大哲学家。
第二种:抄路径,抄系统。这个等而下之,不但抄袭前辈大师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也抄工作方法,抄设计路径,其实这还好啦,在这个基础上抄出的东西不会太差,因为你的抽象思考比较多,呈现的东西一般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第三种:抄造型,卖造型,凹造型。这种事最糟糕的,所有的思维逻辑都是围绕造型的,所有的手段都是做装修,往往这种抄袭会出现大量的庸俗不堪的作品。

聊完三种类型的抄,我们接下来具体聊聊第二种类型的抄。或者说怎么分解消化一个系统,怎么使用一个路径,怎样把别人的方案变成自己的?

首先,我们先想象一下你现在是一个牛逼的法医,接下来我们会运用还原论的工作方法,把一个方案肢解开,分解成一个个的单元和元素,然后再逐一的分析和重建,把它们重新攒起来,攒成一个我们想要的东西。

那好接下来就要看看我们手边的第一套工具了:
我们的第一套工具是两把刀:感性刀和理性刀。
注意,这两把刀有助于我们在拆的过程中,让我们时刻牢记我们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时刻清楚的知道目的和需求),保证我们攒出来的东西是当初想要的。如果当初拆的是一个林黛玉,最后拼出来个凤姐,那还不如不拆呢。(这个例子举得有点惊悚!) 好了下面开始我们的分析,不,解剖过程吧。


定性和定量


拿到一份方案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它。成象一般把分析分成两种,一种是定性,一种是定量。首先,要先搞清楚什么叫定性,什么叫定量?
举个例子:小明说饿了,我提供给他一个馒头,他不吃。这说明他不是饿了,而是馋了。
所以,当小明说他饿了时,首先要搞清楚他究竟是饿了还是馋了。如果饿了,我只是提供给他馒头或者米饭,就可以既快捷又廉价地解决他的问题;如果是馋了,我就会提供给他糖醋排骨或者是水煮鱼。所以,是饿了还是馋了,这就是是定性的问题。而具体到吃什么,怎么吃,这是定量的问题。再比如,喜欢男生还是女生?这是定性。喜欢什么样的男生或女生?这是定量。也就是说,抽象的、宏观的东西,一般都是定性的;具体的、务实的、有细节的东西,一般都是定量的。

这个图看着眼熟吧,是以前我的文章里用过的图,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点击这里,阅读之前的文章。

1定性:所谓风格
好了,搞清楚了我们基础的定性和定量的工具,我们先来看看如何在室内设计里,先给一个空间定性?
实际的工作当中甲方和我们沟通时往往问:“你们擅长什么风格?或者说:“我想要什么什么风格。”
说实话,我非常厌恶“风格”这个表述,特别是什么中式、欧式、现代风格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风格定义的非常混乱,全部是相对坐标。
那好,我们来聊一下我们成象自己内部的沟通,要用什么来表述“风格”呢?





设计师们见到这种风格的东西,就能判断出这是邱德光大师的东西。
再比如,之上的这些图是一些很现代的设计,我个人很喜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但很难去定义它是什么风格,我也不知道这个作品是谁设计的,因此我更愿意用一些理性的、确定性的手法去看,而不是去重复这些风格的名字。所以,我画了一个“四象限图”,我们把这张图命名为风格分析图。

那好,我们看看怎么用这张图表述梁志天大师的作品:
梁志天作品

这个作品,你很难说它是现代的还是欧式的,但大陆的房地产商好像很喜欢这种东西,感觉很有品质感,看起来很现代。
但如果仔细看下,他用的材料是不是都是现代的组织方式?这真的很难去定义。
不同的人在风格象限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之上这些在象限图里的坐标是我们公司年轻设计师小董定义的,是他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梁志天的设计偏现代一点,偏简洁一些,在中心位置偏左上方,在象限图里大约是这样的一个位置,好多人也表示认同。梁大师之前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其实还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大家审美方向的变化不停的在更迭自己,也许之后的作品,在风格象限图中的位置还会有变化。

雅布作品


这是雅布的作品和风格象限图,同事小董认为非常的简洁也非常的现代,所以放在了象限图的这个位置。这个理解可能和你的不太一样,但是没有关系,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清楚这个事情,而不是为了谁对谁错。

李玮珉作品


邱德光作品

邱德光的作品小董认为是偏繁琐,偏传统一些,在四象限图里的位置是偏右偏下一些。 

戴坤作品


戴坤作品,对一些细节的研究非常深刻,因此,小董在象限图上标注为非常传统,非常繁琐。

如恩作品

如恩的作品他认为非常现代,非常简洁,因此放在四象限的左上角。
之后,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设计师的名字去定义他的工作结果,毕竟所有室内设计的工作结果都是产生于设计师。
这样一来,我用这张图给大师们排了一下坐标,调整了一下位置。可能跟你的不太一样,但并不代表我是对的或者你是错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这样我们就得到一张新的图表如下:
                      
  


我认为如恩的非常的现代,之后是李玮珉的,再繁琐一些的是雅布,他们做的项目属性要求必须做的繁琐一点来传达情绪,再然后是梁志天,他做过很现代的设计也做过一些很复杂的,所以很难去定义他,但是基本还在一个大体的范围内,之后是邱德光,他的标签是ART DECO风格,是偏繁琐、偏传统风格的,最后是戴坤大师,偏传统、繁琐。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定义风格,把大师们嵌进四象限图里。

1感受温度
刚刚我们用四格象限的工具来进行了理性分析,希望在不确定的里面找到一丝确定性。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更没有确定性,但是却是美的主要来源的:感性感受,也就是我们成象内部总在说的 “温度“。

什么叫感性的东西?我们总强调做设计要有温度,什么叫温度?
温度就是不需要任何前提和知识就能感知的东西,一大美妞走过,博士和文盲都侧目注视,这就是温度。
比如读顾城的诗,都会感觉出这个文字中有强烈的顾城的风格。
就如同我们刚才看到邱德光大师的作品时的感受一样,有强烈和清晰的人格属性。
这种有温度的东西,对生活的无可阻挡的热爱,就会有很高的辨识度,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还记得海上钢琴师里,男主角看到心爱女生从窗前走过时即兴的演奏吗?
这就是温度,一个生命或场景的温度
我们再来看看画。

(卢西奥·丰塔纳)
看到这个艺术品的时候你有没有“疼”的感觉呢?
在不需任何解释的前提下,某些层面上一个国王和一个乞丐看到这些画的反应是一样的,这就是温度感。
也就是说,一种风格,可以是电影,也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音乐。因为我们最终想表达的不是风格,是感受!
那么我们看到一个陌生的设计时也一样,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是谁的作品,李玮珉的、梁志天的还是戴坤的。
为什么?
因为温度,因为人格,所以作品有了很高的辨识度。
我们喜爱的设计,好多都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duang的一下的感觉,这个duang一下的感觉和你看卢西奥·丰塔纳的画时痛的感觉都是一种机制造成的。


2duang就是我们的感性感知
当一名美食家的第一任务,是“开味蕾”,就打开你的味觉。因为舌头每个部位感受到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层次非常的丰富,所以能够喝出来是什么产地,什么年份的酒,也能够尝出来一道菜在什么环节做法的不同。
“开味蕾”,感受到最细微,最幽密的变化,让感受更敏感。所以我们要打开我们对设计的味蕾,捕捉到那种真正的慰籍人心的力量。
就如休谟所说:理性是感性的奴隶。 我希望咱们成象设计的小伙伴,不要做麻木不仁的人,要让自己的感性非常敏感,让自己的周觉力加强,打开设计的味蕾,去训练自己的感性感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驾驭我们的理性。
那么同理,我们分析大师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向大师学习的时候,我觉的重点不是大师的符号,也不是大师的路径或者工具,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
    大师带给我们的感觉,
    大师带给我们的感觉,
    大师带给我们的感觉,
    如尼采所说,重要的事说三遍。
(我本来是想说大师带给我们的感受,后来改成了大师带给我们的感觉,我觉的感觉这个词是主动的,感受这个词是被动的,“觉”是对知的2次构建,是有主体性的。-----一个有点逻辑强迫症的我如是想)




这个打印机店是半个世纪前意大利的一个非常小的店,但在当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苹果商店。我们现在看的都是图片,无法给予大家真实感受,如有机会真正走进去,你一定会有头皮发麻双腿发软的感受。

3生活方式
当看一个住宅的作品,邱德光的、梁志天的、琚宾的或者是其他大师的,首先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作品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在这里请忘掉风格)?或者说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主张,并且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正如你欣赏一幅画,一首乐曲一样,尝试用颜色、用味道、用情绪去描述你的感受。 那么在设计中,设计师为什么要选这种风格,什么样的人喜欢这种风格的东西?







在定性时,我们考虑过了风格,考量过了温度,接下来我们应该考量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拿到一个房子时,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人住在里面,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风格适合这样的生活?业主的生活状态、出身、生活经历等决定了他现在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里面一定要有生活向往,以及对向往的改变,而不是指他们现在过什么日子就是什么日子。有向往、有改变,也有他现在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这些延伸出来的就是生活需求。
我们靠什么去打动别人,怎么才能让别人喜欢你的设计?
所有的人的自我认知都是由几个层面所构成的:
而一个好作品应当符合真实的客户,通过设计手段表达一种理想状态,来满足客户他理想中的“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你通过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帮助他去实现自我……
  

生活方式像一颗种子,会发芽生长出生活需求。我们把生活需求转化成功能,将功能落到平面,最后我们要赋予平面表层表现的东西。


2定量就如同前文所讲的医生一样,我在定性的阶段完成了“望闻问切”的病理性研究,接下来,就可以聊聊具体的手术方案,也就是说具体的分解步骤了。


1看空间特质
一个空间就像是一个人,他的高矮胖瘦,他的气质和气场,他的特质和特点是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准确的描摹一个人。

同样,三维开间的尺度和长宽高,是大还是小,有什么不同的空间特质?比如有没有一个地方的空间特别高,或特别小?再比如,这个空间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态势?是明亮还是幽暗?明亮的我们能不能追求窗明几净?幽暗的地方我们能不能赋予空间阴翳之美的灵魂?

也就是说分析空间的特质一定要对整体有一定的判断。当我们分析整体风格的具体特征时,首先,我们应该在之前所形成的整体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第一眼特征是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又是什么?


2看空间的轴线

我们在做空间平面布局时,无论是所谓欧式、新古典、还是中式,都需要轴线。特别是一些传统风格以及其延伸风格更要强调轴线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轴线会这么重要?因为轴线代表的是对称,在自然界里越对称的形态,代表着基因越优秀。所以对称这种审美习惯是作为底层代码写进了人类大脑里的,是与生俱来的。

现在市场上小户型的产品多,所以咱们成象最近做小户型更多些。小户型的产品样板间很难做新古典的风格,一般都是偏现代的风格多些,因为小户型要求空间更紧凑,很难强调出轴线等关系,所以成象做现代风格的时候,设计上不突出轴线,突出的是空间的“均衡感”

我个人觉得均衡态的东西,是一种隐形的对称,我们管这种对称叫做“均衡”。

比如下图中密斯的平面里展示出的流动的均衡就非常感人。


3看灰空间的处理手法
灰空间有时候会决定一个空间的气质。灰空间是大还是小,是浓妆艳抹还是都是轻描淡写,处理手法不同,气质亦不同,例如:一个礼仪感特别强的地方,那么他的灰空间应该是特别严谨的去过渡场景和时间。
一个好的电影,要有好的转承启合,要衔接的自然流畅,音乐和噪音的区别在于音与音之间的空隙,不同的灰空间能让,一个空间组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能讲出不同的空间故事。
一方面我们要考量,灰空间在整体的空间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我们做一些大宅的设计时,要重点的注意灰空间的使用,因为这里正是突出礼仪感的地方,同时还要注意这个灰空间的对景关系,让灰空间不仅仅是一个承载通过的工具,我更希望它能扮演一个善于沟通的空间角色,给体验增加更多的情趣。

4看动线关系

如果我们是一只蜗牛,当我们抱着不同的目的去使用空间时,在地上留下的痕迹线,会清楚的标记出我们的运动轨迹,这就是动线,人的动线有三种:有一种是串联,类似于鱼骨头;另有一种是并联;还有一种是复合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如下图:



那么有人的动线,还有其他的动线吗?

当然有了,太阳东升西落会在空间里留下光的动线,我们做家务后勤,会在空间里留下物的动线,我们打开窗子通风,会有空气流通的动线,这每一种动线都是我们成象在设计时要考量的因素,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动线

5空间密度
每个界面都有元素或符号的组织密度,包括室内的界面。大家想象一下,一个打折甩卖的服装店里一定是把货品摆放的满满当当的,而一个特别牛逼的设计师品牌潮店可能同样的面积却只摆放寥寥数件衣服,这其实就是空间密度。比如Zara 虽然价格不贵,但经营策略上,会把店面的位置,风格,品质感和货品陈设密度刻意的模仿一些大牌店面。


好了,下面来看一下我们成象自己研发的一个分析工具,我称之为空间密度分析表:

问:看下面这张图片,它的空间密度是高还是低?



我们可以把一个空间,分成,顶,中上,中下和底四个部分。然后我们利用这张表格来分析平顶立面的空间密度。

同学A回答:

顶:简洁,没有什么内容;

中上:密度适中有一些灯;

中下:  密度高,因为有家具;

底:密度中。

其实这个就是空间密度。

往往很多时候,每种风格或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空间密度的方法,比如传统的风格往往密度比较高,现代的往往比较低。同时这也和空间的私密度和空间的尺度有关系,你要是想把某个空间做的更亲切,那么软性物的密度就高点,你想把空间做的轻松点,那就把空间密度调低一些……


6符号元素
我们完成一个空间的设计,最后一定是靠具象化的东西来实现完成度的,比如这种壁炉和镜子是你特别喜欢的,再比如一盏特别牛逼的灯,一组特别风骚的沙发,一种特别的颜色。照明的方式,采光的方式,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之后是时候再回过头来看,我们所分析或借鉴的大师作品里什么东西给你印象最深刻?

问:上面这张图,你对什么印象最深刻?

问:上面的空间里哪一种颜色?哪一种形式?哪一种材质?让你印象最深刻?

我们在做定量分析时,要利用工具把元素和符号剪下来,包括它的需求,它的感觉,它的工艺、颜色、家具等,然后把这些提取的符号和元素放到一个成象称之为“元素漏斗”的集合当中去,尽可能的去发酵,在研究阶段尽可能的去多发现,而后在应用阶段尽可能的把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剔除掉,找到那个最关键的东西,找到对你印象最深刻的东西,找到那个不可替代的东西,再把它拿出来回到我们的设计里,把他们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元素漏斗:



好了,有关于定量的问题我们说过了:

空间特质  

空间轴线  

灰空间处理

动线关系

空间密度

符号元素

那么以上的六种考量对象的集合就是我们的“”。我称之为“空间的次序”。

空间次序有什么用? 其实我们就是尽量的通过以上的那六种工具,把缥缈的抽象的感觉窄化成具象的符号来应用。

好了,从定性到定量,从理性到感性我介绍了成象设计的这些工具和观点。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最重视定性的问题是做正确的事。所以我也总是在成象内部强调:“我们不怕做的不够好,我们害怕做的不对”,如果做的不对,那做的再好也没有一点用。

无论我们学习哪个案子,虽然我们可以把这个学习案例的形,它的物料、工艺、尺度、比例和软装等等……分解成元素符号消化掉。但是这些形而下的东西终归不是高级的,并不能让你对设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符号里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我希望我们能看到我们所模仿的大师的初心,看到大师作品形成的背后的原因,学习到大师和作品那个当下的情境与思维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这摆脱了低级的抄袭,也正因为如此,你看到了消化了作品背后更多的知识,才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会让作品保持duang的一下的感觉。

那么这句话我已经记不清楚是谁说的了,送给同事们共勉。


知识要点回顾:
那么又该到了结束收尾的时候了,各位小伙伴,我水平实在有限,只能根据我的一些并不完备的经验,用不太自洽和系统的方式总结出来,当然我说的这些一家之言,“既不对,也不好”,只是希望这些是“启发”的垫脚石, 希望能帮到你们


 

 

完美流线

积分:760

私信

全部评论
沙发
佳期如梦1993 2015-10-24 11:06 来自: 四川
谢谢 学习了
板凳
dongpei 2015-12-29 09:30 来自: 江苏南京
总结的很好 学习了
4楼
疑望 2017-4-9 17:05 来自: 浙江宁波
感觉非常好,看完一半了,还有一半下次有时间再看,好东西要慢慢看!
5楼
疑望 2017-4-13 17:34 来自: 浙江宁波
看完了,有些看不懂。。。
6楼
小兔巴 2019-12-7 10:58 来自: 陕西宝鸡
学习了,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加微信群

只欢迎设计师加群,做广告的一律不允许,加群请先加微信:snsjlm0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锁定精彩,每日推送精选案例或资讯,公众号:snsjlm!

我要设计

如您需要设计,免费为您对接最适合您的设计师,电话:15011229364!

奖项证书

打通协会设计认证通道,提供证书申报服务,微信:13436879894!

  • 联系客服
    •   QQ 44247496

    •   13693232461
    • 工作日:早9点晚6点


      备用联系:15011229364(电话/微信)

  • 二维码

    官方微信/小红书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

    •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关注本站公众号
    • 小红书

      关注小红书
  • 发布
  • 收藏
  •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