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绩溪博物馆 建筑师:李兴钢 项目地点:安徽 绩溪 项目时间:2009年-2013年 绩溪博物馆位于安徽绩溪县旧城北部,基址曾为县衙,后建为县政府大院,现因古城整体纳入保护修整规划,改变原有功能,改建为博物馆。包括展示空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行政管理、库藏等功能,是一座中小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 建筑设计基于对绩溪的地形环境、名称由来的考察和对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调查研究。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山形水系,是“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的“绩溪之形”的充分演绎和展现。待周边区域修整“改徽”完成,古城风貌得以恢复后,建筑将与整个城市形态更加自然地融为一体。 为尽可能保留用地内的现状树木(特别是用地西北部一株700年树龄的古槐),建筑的整体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也是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重释。建筑群落内沿着街巷设置有东西两条水圳,汇聚于入口主庭院内的水面。建筑南侧设内向型主庭院——“明堂”,符合徽派民居的典型布局特征,同时也符合中国传统的“聚拢风水之气”的理念;主入口正对方位设置一组被抽象化 的“假山”。围绕大门、“明堂”、水面有对市民开放的、立体的“观赏流线”,将游客引至建筑东南角的“观景台”,俯瞰建筑的屋面、庭院和秀美的远山。 规律性组合布置的三角屋架单元,其坡度源自当地建筑,并适应连续起伏的屋面形态;在适当采用当地传统建筑技术的同时,以灵活的方式使用砖、瓦等当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并尝试使之呈现出当代感。 李兴钢的“绩溪博物馆”完全跳出了“徽派”风格的魔咒:从场地的处理到群体空间的布局,从形体的组合到建造的逻辑,显然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策略。从有限的图面资料了解的这个作品,在群体空间组合与单体建造逻辑这两个层面上,做到了一定意义的整合;其中大胆运用了框架柱网、片状山墙、轻型屋架的多重建造手法,构成连续起伏的屋面形态来象征绩溪的山形水势,并彻底打破“徽派”风格的空间封闭性和垂直向度空间特性。也在严格控制的街坊建筑尺度条件下,以保留基地的树木而交错连续的博物馆屋面,营造出了一片有节制的城市新肌理。同时,人们所熟悉的徽州建筑之粉墙、漏窗、小瓦等各种元素,也被抽象变形地表达了,但是被成功地限制在现代建造逻辑之中,这显然是一种忠实于现代建筑基本规律的适宜策略。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