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台中的第一间自宅,室内只有20坪,但我希望能够有2+1房的使用弹性,因为设定这边是周末过去住为主,所以希望公共空间能够最大化,房间只是睡觉不需要太大,我希望这个空间对小孩是安全的,基本上可以做导圆的地方都做了导圆或圆弧,另外我们也在房间墙壁挖了一个洞,放了一个可收的溜滑梯,希望这个家是有趣跟充满想像力的。 当初会买这间预售屋就是知道低楼层看出去会有一整片的绿树,所以在设计发想中尽可能让绿树带入室内。原有格局虽然有三房其实也都不大,因为我设定这里为渡假宅所以其实两房的需求就够,除非有朋友或家人要来才会需要第三房,所以我们将第三房及客浴墙壁退缩,让客厅深度留到六米,希望一进到这个空间就能感受到外面的绿意带入室内。
入口将原有厨房墙面拆掉一半高度让玄关感觉更开阔,坪数不大的空间就要尽量让收纳集中空间才不会显小,电视墙我们做了一整面收纳也隐藏了大柱子与电箱,客浴与房间退缩墙面後让客厅形成完整的方形空间,另外在主卧与小孩房之间我们开了一个洞,放了一支可移动的溜滑梯,因为小孩年纪还小也希望空间不要被制式隔间切割,两个房间形成一种可开可关的连结,加上我们在中间储藏室的隔间做了移动隔间的装置,让这空间可以从一大房变成两房再变成三房的多种生活型态。
公共空间的变化形态,藉由墙体退缩与缝隙让光线与绿带入空间。
两种移动装置的变化,结合拉门与折门形式,都必须算的精准才会够密合。 玄关原有与厨房有一道墙区隔,因为我希望开门可以直接看到客厅外的绿景,所以当初客变就拆除了一半的墙面,并且让餐桌与厨房连接,餐厅虽然空间不大但容纳4-6人使用够了,两侧走道都有90-120cm所以还ok。
入口玄关视角,我们挖了一个小房子的洞,里面可以放回家的钥匙,预留可以坐着换鞋的平台(前缘也都有倒圆),这样坐着撞到才不会痛,地板保留落尘区一公分高低差。
整个电视墙用弧形延伸到天花板,作为修饰梁柱以及空调管线的作用,让视觉有向上延伸的感觉,我希望我家的设计不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每个造型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及功能。 电视墙收纳延伸到玄关,为了收很大的柱子以及管道间,将电视墙的柜子延伸到玄关,利用中间局部篓空作为换鞋椅以及吊挂外套的的区域,也让立面更多层次感。
为了小朋友安全每个边角我们都有做导圆处理,刚好也跟整个空间调性符合,现在好像很流行弧形风格空间,但是对我来说这些弧形都是一种功能而不是造型而已。
厨房不大但收纳很够用,利用管道间的转角做了一些电器柜收纳,因为希望使用电器时可以不影响餐桌走道,所以将开口做另外一侧,让柜子分割线也更乾净。
厨房餐厅形成一个区域界定,让客厅空间放到最大化。
两房变三房的变化模式,我们将原有三房格局改成两房,但是做了移动隔间让客厅变大,未来有需要再拉出来变成一个房间,拉出的第三房里面也有整合储物间以及衣柜收纳,目前设定是手动的轨道所以会比较重,之後会再研究加上马达变成电动式的,(先用我家做实验看看XD),但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维持两房状态,20坪也有超级大的客厅真的很赞。
当第三房收起後让客厅空间最大化,只有20坪的空间有一半都留给客厅,整个空间都可以让小孩奔跑,其实我们家收纳做非常多,因为柜体与墙面融合,所以这样更有一致性,整个空间我们尽量让材质纯粹,我的生活原则就是东西可以藏起来就藏起来,(柜子里很乱没关系) 看不到就好,单一化材质也不会让视觉杂乱。
- 第三房移动隔间除了也是收纳外,拉开後与储藏室及衣柜整合,所以当变成独立房间後也有自己收纳。
窗边缝隙与收纳柜整合,也可以变成界定的门片,每个尺寸都要算得刚刚好才会密合。
储藏室用折门形式,让储藏空间最大化。
整面的电视收纳柜,收纳就整个隐藏在墙面,这也是小坪数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天花板灯具位置及维修孔,每个线条都必须精准地被整合,有点强迫症的我看了就很爽!
客厅沙发可以随我们使用习惯调整前後位置,也可以靠墙或是形成双面坐,就像是个阅读角落一样,也可以看看窗外随四季变化的绿树。
- 隐藏门後为主卧跟小孩房,中间墙壁我们挖了一个洞,放了一个可以推的溜滑梯,因为房间不大且希望跟主卧有一些连结,所以要玩时推出来从小孩房溜到主卧,让主卧跟小孩房好像是一大房的概念。
当初我只是想让主卧跟小孩房打通,因为这样小小孩比较好就近照顾,後来想说小孩房如果放溜滑梯就很挤,何不做一个可以推到主卧的溜滑梯呢,这样空间变大外,又可以跟主卧有所连结,虽然当收起来状态可以做到与墙壁完全齐平,但毕竟还是会有一点点缝隙,会在意隔音的人就不建议这样设计,除非做在公共空间就ok,但我自己是很满意这样的有趣设计啦!
- 主卧不大虽然很简单但很舒服,反正对我来说房间只是睡觉功能而已。
- 溜滑梯推出来与主卧的穿透,小朋友很喜欢从溜滑梯溜到主卧找我。
- 主卧因为没有更衣室空间,所以就尽可能做到顶的衣柜增加收纳。
- 主卧边窗也保留了与公领域的缝隙,增加空间采光,卧榻延伸进来也变成床头柜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