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者与住宅的关系,如同衣装与身体的关系。我们依据不同风格、体型、季节变化来选择贴身衣物,即便款式相同,差异性的穿搭,也会具有千姿百态的样貌。对隐匿于秀场之外的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ela)来说,衣服是主角,并非模特。那么就住宅而言,居住者是主角,而非空间。
项目位于润府三期,场地原为批量化的精装交付状态,用材、设备、设计均为上乘,但空间不应为了所谓的“公约数”而选择千篇一律的方式去追求便利与可控,更应是居住者表达自我个性与审美趣味的载体。所以,基于业主服装设计师的身份,懒猫空间引入制作服装的创意,量体裁衣,将精装房重新解构、重组。
解构是自由的艺术表达。借助客餐厅的尺度优势,西侧一间次卧被完全打开,设置成多功能区,同公区互动的同时,形成整体的流动场域,左右伸展,扩大空间的视野,使立面趋于丰富。每个独立单元,利用拼贴组合的方式,形成关联,看似有意“破坏”空间,实则在于凸显结构之美,满足业主的个性化需求。
原生活阳台被纳入室内,成为中厨的主要阵地,朝向餐厅的区域则布置为西厨,岛台结合餐桌构成硬装式的体量,功能的叠加便于面积使用的最大化,又增强其社交性,使它变成家人互动、交流的聚集地。宽板地面由入口延伸出去,生成统一的温润背景,赤脚漫步,感受自然与肌肤同频呼吸。
空间和衣装一样,应该脱离身份的束缚,去表达个性。一步抬高,微小的设计动作将开放场域一分为二,构建出空间的起伏节奏,丰富日常行走体验。多功能区通过内嵌移门的方式,可开可合;和餐厅相邻界面修饰为弧角,前端布置一盏极简式落地灯,其金属质感与几何形态成为转角处耐人寻味的视觉焦点。
居于一侧的公卫以深色木饰面为表皮材料,有如新置入的黑色体块,产生拼贴的错视感,阳光穿过纱窗照入,演变成流动的“连续阴影”,沉稳生动。抬高处与电视背景的石材底座相互咬合,上下对应,突出墙面的柜体兼具收纳与分离感,独特的形体构造演绎不与众人同的个性,光带打开,产生可见的深度。
建构和“风格”毫不相干,不设限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希望以自觉勾连的片段来塑造立体生活。根据外部剪力墙位置,客厅以L型沙发为主角,极简线条,克制且精致,灵活组合的形式满足不同场景需要,坐立之间,给人舒适及审美的一致协调。窗帘打开,显现出另一种“立面”——室外迷人的山海景观,四时变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色能够传达出空间中介于“透明与不透明,实体与中空,结构与表面”的氛围感。统一的基调之中,必要的变化可以创造有趣的节点。于立面一侧局部内凹或阳角处有意“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空隙,这种做法不仅体现工艺的精湛,内藏的线型灯光,亦能更好地勾勒不受约束的廓形。
设计的目的既质疑先存的意义,又创造新的意义。主卧立面采用非对称的范式,重塑均衡感。一侧是条形固定柜体,深色木饰面由窗台“流淌”而下,然后横向延展,与前端的个性休闲椅相得益彰;另一侧为活动床头柜,其上一处轻微隆起,内嵌壁灯,圆弧光晕和外窗的面光交织一处,让人安静。
原有的配比重新打破之后,本来的公卫被纳入主卧衣帽区,主卫和衣帽间共享富余面积。深色木饰面围合出富有质感的立面,其形态与外部公区黑色体块形成呼应,天花满铺灯膜,形式新颖,均匀的光照不产生阴影,便于换衣装扮。主卫以重要几笔,强调功能的主次关系,演绎雅致的自我个性。
不同材质的碰撞、节点的处理、光影的巧妙安排,以及平面布局因体施治的经营,每个细微的动作,无不在回应居住者的真切需要,关于个性化的诉求,关于极简克制的审美趣味,以及内在的情感共鸣。原始和柔软、粗犷和细腻并存,呈现引人入胜的精致美感。潮流变幻莫测,唯有独特个性将恒久长存,并重构生活肖像。
设计机构:懒猫创意空间
项目面积:190m²
工作范围:全案设计及落地
施工单位:有舍筑建
木作落地:得易家全屋定制
设计主持:王晨君
设计团队:刘弯弯、李晓青
项目摄影:大斌摄影
项目撰文:无远文字/月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