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联盟官网-设计师互动平台 

“这种空间已经被看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了由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
——黑川纪章

“灰空间”,亦称“泛空间”,最早由第二代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提出。其本意指的是一种过渡空间,是由外而内,由公共至私密的转变。比如建筑入口、室内中庭、周边绿地等等,都是灰空间存在的场所。
正因为有了灰空间的存在,空间的室内外才能更自然地融合,也正是因为这种边界不确定的模糊感,才给空间带来了更多的神秘感和艺术魅力。正如大乘佛教经典著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外在现象衍生于纯粹的内在空间,而外在现象亦可还原内在空间之静谧。那游离于内外之间的,便是神秘的、飘忽不定的“灰空间”。
空间是围与透的统一体, 也正是空间自古以来固有的基本物理矛盾。人们围挡空间来创建隐私,却又渴望打破空间牢笼的禁锢,返璞归真,拥抱自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灰空间不失为人们在这种恒久的矛盾中找到的最佳解决办法。
丹麦建筑师扬·盖尔(Jan Gehl)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讲述了开放与封闭、集中与分散等概念,为人们与空间的交往提供了学术性参考。过于开放的空间让人感到无所依靠,而过于私密的空间又让人喘不过气来。于是,在人与空间的交往过程中,灰空间承载了情感运输的重要使命。
实际上,早在黑川纪章之前,中国民居就已经有了很多灰空间的影子。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徽派建筑。穿梭于皖南古镇,那些古老的徽派建筑中的过街楼、天井和檐廊等处,都是满足了人们心理需求的灰空间。这种建筑空间中重要的过渡环节,良好的调节了空间的氛围,也给徽派建筑带来了更含蓄、更朦胧的意境和格调。
中国传统建筑讲求灰空间的设计,正是因其注重人的感受,在这种功能属性的过渡问题上颇具人性化。在黑川纪章的作品南京艺兰斋美术馆中,独特的长廊和廊柱设计取自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这部分灰空间不仅在功能上起到了缓冲作用,也给空间带来了律动和节奏。
“这个美术馆在设计的时候,我想要表现的是一种简单朴实的东西,我几乎没用什么色彩,只有一种颜色。虚无的思想其实是哲学的命题。”此处的虚无,也是取自于黑川纪章的“中间领域”概念——即灰空间。在黑川纪章的空间里,似在内部,又似在外部,人们感觉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模糊之美。
现代设计,已经常常用到灰空间的概念。但若仅将其看作是室内外的过渡,难免过于狭隘。实际生活中的压力,使得人们渴望在穿行其间的空间中寻找到情感,这也是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变更和时代之美。

 

 

joinshare

积分:615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微信群

只欢迎设计师加群,做广告的一律不允许,加群请先加微信:snsjlm0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锁定精彩,每日推送精选案例或资讯,公众号:snsjlm!

我要设计

如您需要设计,免费为您对接最适合您的设计师,电话:15011229364!

奖项证书

打通协会设计认证通道,提供证书申报服务,微信:13436879894!

  • 联系客服
    •   QQ 44247496

    •   13693232461
    • 工作日:早9点晚6点


      备用联系:15011229364(电话/微信)

  • 二维码

    官方微信/小红书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

    •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关注本站公众号
    • 小红书

      关注小红书
  • 发布
  • 收藏
  •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