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本文主人公小赵,前金螳螂设计部经理,在金螳螂工作三年,有过成就和喜悦,也有过挫折和失落。在经过综合考虑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说好的大公司更适合设计师发展,怎么离开了?
「你居然要从金螳螂离职了?」 对于设计师来说,进金螳螂这种上市级别的公司,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是身边朋友得知小赵要离开后的反应,似乎大家都难以理解这样的决定。 从行业环境来看,中国设计行业正处于一派繁荣之境;从公司形势来看,也正要准备大刀阔斧地干一番大事业;从个人发展来看,自己在公司也会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所有的环境都是好的,更加显得离职的决策不理智。 HR系统弹窗给出最后的挽留:你确定要提交离职申请吗? 经过各种综合考虑后,小赵还是点了「确定」按钮,正式从工作了三年的金螳螂离职。 一直有朋友问,在金螳螂的工作感觉怎么样? 关于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好好思考过,觉得当局者迷,尽量做好手上工作就是了。 现在终于有时间梳理一番。 回想起这几年的经历,既有取得成就的喜悦,也有遭受挫折的失落,个中唏嘘,在离开之际,希望与你分享一二。 一、大公司病 3 年前,刚面试完,从金螳螂出来,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下班人群中。 在过天桥的时候,我特意拍了一张的夜景,留作纪念,表示我终于要到金螳螂上班了。 虽然还没正式通知,不过凭着面试反馈,我知道自己终究还是要进入这家梦寐已久的公司了。 3 年后,同样是金螳螂大厦,我站的位置已经发生改变。 从外面的仰望变成了里面的远眺,心情体会也随之改变。 只要在大型企业工作过的人,都会被大公司病深深困扰着。 1. 你厉害还是平台厉害 金螳螂的光环是非常牛逼的,它意味着你进入国内任何一家装饰公司都畅通无阻,它意味着你可以对外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享受着他人崇拜的目光。不仅如此,金螳螂还收购了国际设计巨头HBA,与天猫战略合作,孵化出家装E站(现在叫金螳螂·家)。这样一来,金螳螂不只是一个土鳖装饰公司,更不是一个土豪施工企业,镀了设计的金,镶了互联网的边,说白了就是在证明自己不只是一家传统装修公司了。 公司征战,并不需要一个能斗天斗地的英雄,而是需要一支能打仗的队伍。 尽管在招聘的时候,大公司往往会筛选出最厉害的一批人,但这并不代表着每个人都举足轻重,在大公司,与之匹配的必然是大项目,动辄几千万,上亿,所有的设计任务都是团队协作完成,而且这个团队庞大到让你吃惊。 事实上,不管你是美院毕业光环加持,还是二三本拼搏多年进入大平台,公司想要的结果其实都一样。 公司希望每个一线的员工坚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不需要你把控全局,不需要你战略思考,只要努力地当好螺丝钉。 每个人手上分到一小块工作,然后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地重复着这个工作,成为这个小模块的「专家」。 负责施工图深化的,可能几年内都在钻研怎么把图纸做的更精细更严谨;写文案的,长年累月地琢磨着写文章,编写设计文案;做施工管理的,风雨无阻地盯着现场让公司的设计落地…… 并不是说公司不重视个人创造力,恰恰相反,公司希望的是大家发挥创造力,把自己变成更可靠的螺丝钉,成为一个更靠谱的零部件。 全公司上下形成一股合力,用军队的方式赢得战争。把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的想法,变成一个人的想法,往一件事情上使劲。 赢的方式,不是靠武艺高超的英雄,而是让所有人在统一指挥下,移动、格挡、举矛、刺杀,每个动作都如此简单,但千军万马在一起,就能击破对手。 这也就意味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大平台工作,一件事情成功之后,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因为自己牛逼,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平台的力量。 同一件事情,放张三能做成,放李四也 OK。 在这里,你不是英雄,你是一个日夜训练着重复动作的小兵。更可悲的是,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公司压根没计划让你成为一个英雄或将军。 你只是千军万马中的一员,平台缺少了你,马上能找到一个人填补上去,而你一旦离开了平台,就会发现很难再复制以往的成功。 2. 无尽的流程和制度 把大象放进冰箱一共要三步:打开冰箱门、放进大象、关上冰箱门。 但是在大公司,这个流程就远不止三步了。 你要给个报告写清楚把大象放到冰箱的意义和重要性,搞清楚哪种冰箱放哪种大象,把开门动作、放大象的路线描绘清楚,把关门的力度写出来,拿着完整的方案找项目经理去排期,直到有人力来把大象放进冰箱。 一个项目,从无到有需要经历漫长的流程。一个大设计公司的员工,每天为制度所困。 其实工作人员都很忙,忙在了「流程」和「制度」上。 当你们是一个三五人的创业设计工作室,大家就坐在一起,有事情吼一声就可以。 比如说想要做一个设计变更,可能就是抬起头跟对面的开发说要怎么怎么改,半天之后就能在工程部的人看到了,如果没问题还好,如果有问题,再返回来做设计变更,走流程,各个总签字,再去实施,可能是几天之后了。 流程制度是一个好东西,也是一个坏东西。 好的地方在于保证企业这条大船高效率地运转,坏的地方在于牺牲了个人效率来满足集体的效率。 3. 消磨了人的斗志与激情 进入大公司就是这样,你很容易被淹没。 但几年后,大多数人的志气早已被磨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连修身都做不好。 眼看着身边的朋友,在进入中小设计公司后,很快就鹤立鸡群,一路扶摇直上,成为设计主任或者设计总监,而自己只是数年如一日地坐在小隔间,每周想着如何跟上司汇报工作。 不少人已经工作十多年,但仍然是一线普通员工。 至于谁能晋升,这个话题,不说也罢。 二、小公司没毛病? 前面说了那么多,你可能会以为怎么君在痛陈大公司的弊端,但这并非我本意。 我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团队工作过,但也有自己经营的“小公司”,加上平时和不少创业团队的朋友交流,对小公司的辛酸也是略知一二。 总结起来,不过是几个字:人少事杂、管理混乱、野蛮生长。 1. 人少事杂 在小团队,你的职位可能很牛逼(各种职务追着你来),今天你是设计总监,明天你是副总,后天你还有可能是策划经理,这并不是说明他有多厉害,而是在一个人手不足的设计团队中,每个人可能都身兼数职。 做施工深化的,可能没人把很完善的方案交给你,而是需要自己根据几个参考图出图纸,给现场交底也许也逃不掉。 做方案,不是只做做方案草图,效果图表现需要你去做,或者去指导,深化的同事没啥经验,也要你去跟进。 每个人也很忙,似乎什么都能做。 这也是小团队吸引人的噱头,能对付过来的人,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全栈」,疲于奔命的人,就什么都做什么都学不精。 2. 管理混乱 小团队是否意味着效率高呢,其实也可能存在更加胡乱的管理。 曾听朋友讲过他在一个小设计公司的经历。一个设计助理,需要同时向两个领导汇报,而两个领导还经常互掐,于是该朋友就一脸懵逼了,经常接收到两个完全相反的指令。 还有可能,前一周刚刚跟另外一个团队开完会,达成决定做个方案,下周再找他们就发现整个团队被老板裁撤了。 如果说大公司内部的身不由己还有章可循,小公司的变化就是充满着惊喜。 3. 野蛮生长 大公司令人艳羡的地方就是有很多现成的基础服务,而在小团队干活的人都会非常痛苦,大多时候都需要自己造轮子。 设计品牌网络推广需要自己去琢磨,设计与制图规范需要自己研发,公司的施工工艺标准要摸索或者套用别的公司的…… 小到公司的公众号维护,大到公司的战略,都跟你有关系。 从一片荒芜中把业务从零开始做起来,是一件很锻炼人的事情,但其实背后更多的是资源浪费。 三、怎么选择? 絮絮叨叨说了大公司的毛病,小公司的缺点,怎么选择呢? 1. 在正规化中成长 流程制度的反面就是「正规化」。 当有人问怎么君要不要去大公司的时候,我都会回答,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就去吧。不为别的,就为了体验这种正规化的流程制度。 对于初出茅庐的设计师来说,你需要快速掌握设计流程,设计管理流程,施工规范流程,材料采购流程。。。那么,进大公司就对了,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在大公司都只能充当一颗螺丝钉,还是因人而异。 前面说过流程是牺牲个人效率满足集体效率,从个人成长而言,依然能从中学习到受益终身的东西。 你可以知道一个设计业务从零到一是怎么搭建团队的,各个团队通过什么样的流程进行配合,各司其职代表着每个环节都能产出精品,于是你就知道一个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怎么样的,以后碰到类似的场景就有经验了。 总而言之,身处在「正规军」当中,虽然自己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也可以耳濡目染地学习到最顶尖的产品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当然,前提是你有心去了解和学习。 2. 继续在大公司发展&来小公司腾飞 大公司汇聚了最优秀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经验等。 在大公司容易实现怎么君前面提到过的:设计师如何快速找到优势领域。 比如在CCD,在YANG设计,你可以快速积累在酒店设计领域最牛逼的专业能力,在梁志天公司,你能把住宅和样板房研究到很高水准。 在大公司工作的人,是真正的能做到聚焦于业务逻辑本身,而不用被琐碎的杂事打扰。 个人成长上,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平步青云,但是完善的薪酬福利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对合理的回报,各种培训让大家都能适当跳出舒适区获得成长。 这些基础服务都是十多年无数人的心血积累,可想而知,站在这样一个巨人的肩膀上,新人可以获得更高速的发展。 那么,还到小公司干嘛? 大公司迟早一天,你会碰到天花板,等你做大公司掌握了专业的设计技能与管理套路后,回到小公司,或者跟朋友一起创业,是不是可以腾飞了? 比如合伙创业,比如做个滋润的设计总监,再比如,当一个重要的管理角色,拿到股份或高于大公司的薪酬,是完全没问题的。关于设计师的价值,可阅读:设计师,你的一个小时值多少钱? 3.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不管你处在什么阶段,都不能原地打转,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或平台,并为之奋斗,都错不了,切不可因为迷茫,反复,而耽误了宝贵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