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崖上文旅社区实验,在时代浪潮的暗涌中,内心的引力将我们导向时间悬置的群山与上涨的水面,我们试图构造一方与世隔绝的土壤,用簇新的意识形态代替陈旧的建筑肌理,在悬崖上建造一座天空之城,想象世界存在的另外一种形式。
项目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占地117478.31㎡,其中建筑面积达46526.92㎡。 废弃的采矿景观,与当地的畲族文化,破败的废墟与瑰丽的图腾,带来强烈而鲜明的碰撞,是引领我们到达的线索。我们希望融合悬崖、矿洞、温泉等在地意象,以完整的社区化思想作为脉络,设计一座以共生主义为理念的“城市”,唤醒当地的文旅资源。
01| 开放的居住关系 01 | Open living relations 居住的形式破除城市规整有致的排布,模拟在地老矿区在自然环境下,随山而造的建筑特征。建筑零散而交错地存在,通过街区相互串联,引导人们在居住的过程中,不断穿梭于各个体验模块,从而形成良性、可协调的交互形式。
以白色建筑为空间主要的载体,剖出零散的切面映衬明丽的自然。建筑与人、与空气结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几何线条切割出阳光存在的具体形状,于是时间的流逝过程被清晰地反馈于在住者的认知。 引人专注于当下情境的感知,是我们通过建筑集群构筑文旅项目的原生目的。
02| 交织的体验形式 02 | Interactive experiencing forms 一栋依水而建的建筑,是天空之城社区衍生出的中心场域之一,集书局,艺术展厅,接待中心于一体。 空间的语言与情感,弥散在行走的过程中,如同一席巨大的白布,随步伐的深入逐渐舒展开来,联络起艺术、自然、建筑之间的透明边界。
不止有可生长的植被代表生命,随时间侵蚀而不断改变肌理状态的建筑也同样代表生命。 我们试图诠释一种全新的内外互动关系,几乎完全敞开的结构更为立体地交织出,建筑中人工与自然的痕迹,同时引入当地悬崖、矿洞与温泉等元素,深化文旅社区的在地性表达。
向外,代表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向内,则是探讨人与空间的关系。 在结构的处理上,通过规划阳光行经的路径,规划人在其中行走的痕迹,让动态生命呈现于静态框架之中,于是原本无声的场域仿佛有音乐漫过,叮铃而响。
03| 自由的互动方式 03 | Free communicative ways 作为天空之城的中心衍体,提供餐厅、茶室、酒吧、射击场等多种商业模式,形成完整的文旅闭环,牵动整个社区的良性运转。 人们可以通过崖间火车与行走的方式,穿梭于不同的功能区域,感受相互渗透存在的建筑单元。
当建筑生长于悬崖之上,人们蜗居的,也不再是一个个牢笼般的盒子,交错的几何构件落于云崖之间,随山而散,如同一个个漂浮的萤火。 唤起一场,越过山丘,远道而来的奔赴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