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由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展开,便产生了一种关于“时间”的新概念,即“一切意识皆是时间的起源”。我们尝试通过设计的动作、样式的重组、事物的建构来再现业主曾经居住于此的局部“记忆”,并注入新的审美、个体经验与能动意识,进而希望构建一处有关联性的、有熟悉感的“时间”之宅。
▽主要空间概览
01
关联
借光与框景
功能往往是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而情绪则是氛围塑造的必要前提。玄关作为进出的缓冲区,更是调节情绪的重要节点。过道天花采用斜角方式,保证过道高度并使结构梁体裸露出来,开启新与旧、细腻与粗犷的空间序章;与厨房相对的内凹玻璃砖墙将茶室的自然光引入,明暗之间,光影灵动。
▽玄关
对于改造项目而言,曾经居住的记忆尤为珍贵,往昔与现在、梦景与日常生活重叠,双重或多重形象的建立有利于增强空间的感知体验。保留原始楼板的肌理,立面以艺术涂料为基调,构成一致的纯粹性背景,使目光转向家具、地毯、画作、饰品等陈设之物,营造舒适的、惬意的、亲近的家居氛围。
▽从玄关看向室内空间 客厅结合外凸的立面厚度,将电视、收纳等一应功能隐藏其中,根据实际的具体需要,通过滑门控制开合。同时利用东侧建筑外窗的优势,顺着台面转折出茶几的功能,由桦木板所框定的回型结构形成框景意象,视野开阔的室外城市景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生成四时动态的风景图画。
▽客厅
▽客厅细部
02
捕捉
记忆与温暖
空间的存在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联系、互为渗透的结果。茶室以木盒子的形式连接钢琴区与玄关,门口处一根老柱子矗立于雕花石础之上,成为一种可见的记忆载体。有意的抬高设计便于塑造落座后的沉浸式品茶体验,而中心区域的条形体块升起,则为茶台;降下又可席地而坐,满足业主不同情景的使用需求。
▽客厅中的钢琴
为了遮挡外围的建筑栏杆,临窗处半高木作以序列的圆形镂空方式为屏障,让光线尽可能地进入。下午的阳光投射而进,晕染出温暖的物质形态与人文色彩。一幅展示着业主家乡的《汕头中山公园》即景陈设于视觉端点,褶皱的纸张捕捉了时间流动的足迹,但画中春日红花的景象,依然焕发出盎然的生机。
▽钢琴旁的茶室
▽茶室入口近景
▽茶台空间细部
03
再现
边界与肌理
以原有的建筑水管为依据,餐厨空间各居其位,一字型橱柜和中心三角形倒角导台构成了厨房的操作区域;靠窗则是固定的圆弧就餐区,将水管包在木作柜体之中,最大化的利用空间实现小尺度的收纳,同时一侧的半高水吧台为餐厅提供功能补充。与家人围坐、交流、互动,一日三餐,岁月美好。
▽餐厨空间轴侧
▽厨房
我们无不受结构所限制,正因限制才不断寻找突破。由玄关的铺贴材质延伸至厨房,视线跟随材质发生转折、流动,七边形的场地以导台为中心,创造出灵活的环绕路径。一半窗一半墙,清除表面的装饰之后,保留原始的红砖立面肌理使其再现活力,曾经的建造历史与光照下氤氲的垂纱形成微妙的视觉对比。
▽餐厅
04
重构
雅致与手作
重构,见证了外部是由内部形成的过程。原本两间独立卧室改造成一间视线通透的主卧套房,兼具睡眠、阅读和家庭办公,睡眠区主背景采用上下分段式,上部分和主卫地面延续玄关与厨房的材料,形成不同空间的元素呼应;家具床背以雅致的硬包材质呈现,将一贯的软装做法硬装化,打破常规的认知边界。
▽主卧套间轴侧图
▽主卧室
依附于片墙,主卫台面伸展而出,与书台老实木板进行不规则的组合,严丝合缝的手工切割、打磨,凸显对手作匠心的不懈追求。主卧门亦由条状的老木材拼接而成,几处内嵌的楔子、粗粝的手感、开裂的纹路构成“面”的存在,岁月的痕迹、往昔的记忆和细腻的艺术涂料相互映衬,充满感官的戏剧性。
▽主卫
▽给小猫的留门
05
无限
隐约与时间
光是万物之源,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向来是空间的主角。公卫处以转角局部的玻璃砖和磨砂玻璃门为媒介,隐约之光反射于不规则的镜面,犹如一处凝固的艺术装置,丰富了内过道的立体形态。荒料整石雕刻的台盆漂浮于空中,厚重又轻盈,不同形体、肌理、材质的碰撞,共同构成了有限之中的无限深远。
▽书房
▽兼做瑜伽房的客房
▽走廊
▽客卫
历经“时间”侵染的住宅,经过重新塑造之后,无论是裸露的天花、梁体、红砖墙,还是质朴的手工砖、不假修饰的老实木、自然纹理的桦木板材以及荒料一体雕刻的台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时间的情感、记忆和叙事一一予以沉淀,呈现出生活的温润感,并重新定义“时间”的意义。
▽空间轴侧图
项目信息:
项目位置丨广东深圳·阳光带海滨城
建筑面积丨175.268560㎡
户型格局丨3房2厅2卫
设计公司丨目申设计
服务模式丨全案委托(设计+施工)
设计总监丨刘 平
工程负责丨刘艺
主要材料丨桦木板、岩板、意大利木纹石、手工砖、艺术涂料
完工时间丨2023年10月
空间摄影丨翱翔
项目撰文丨无远文字/太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