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应的火塘蟠龙天地店是继南京老门东、无锡运河汇之后我们受邀设计的第三家店,也是火塘在上海的首店。蟠龙天地由瑞安地产开发,历经五年打造,承载了1400余年的深厚历史,也融合了江南水乡与海派文化的独特韵味,成为上海的时尚新地标。
▼立面
漾应的火塘诞生于疫情期间,火塘的核心是音乐与篝火。音乐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没有任何语言能像音乐一样诗意地吟唱出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它能够跨越社会经济与身份的差异,将所有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联系在一起。点燃篝火如同在寒冬的夜晚点燃光明与希望,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心灵的港湾。
我们力求避免传统商业演出空间的繁复装饰与夜店属性,通过声学空间的原型探索及自然材料的使用,增强火塘特有的文艺性和精神性,使其成为供人疗愈心灵的场所及精神文化空间
店铺为一个东西向两开间的矩形空间,而南北向的门面居中位置被一根混凝土柱一分为二,整体性被破坏,对于开业后客人视觉体验有较大影响。
我们以木吉他箱体作为空间原型,用一个正圆形空间衍生出的墙体包裹门面正中的混凝土柱,统一了入口的视觉整体性,同时圆与矩形的内切角空间作为店铺的灰空间区域形成外摆区域,吸引沿街来往人流驻足观赏。
▼概念生成
▼开窗尺寸
店铺内部正圆形空间布局重叠西侧区域的挑高空间则形成了天然的环形演出剧场。在经过声学计算及测试后,在声波反射较为集中的位置开设了6个不同高度及不同尺寸的窗洞,在声学上有效降低了室内混响时间以满足演出要求。如同弦类乐器琴身的音孔一样,将室内演出的声音有指向性地传到室外,同时街上的行人也可以通过这些窗洞听到室内的演出。视觉上我们将其中两个较大的窗洞设置成了不同高度的吧台饮酒区。而其余的洞口则作为内部采光的补充将阳光引入室内。
吉他,小提琴,钢琴,古筝这些演出乐器都属于弦类乐器,是众多乐器种的一个重要分类之一。弦类乐器的发声原理是通过机械的力量使得琴弦发出振动而发出声音。这些乐器都需要演奏者通过弓和弦的相互作用来发出声音,弓和弦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二者之间相互滑动摩擦力而产生的。通过将弦两头绷紧形成了张力,张力的大小决定了弦的音高。
▼结构分析
因此我们探寻整体建构美感的过程中,以张弦作为主题,在顶部形成一个三角张弦木梁体系,上弦刚性构件与下弦柔性索的组合,通过撑杆连接形成自平衡受力体系,使整个结构显得既坚固又轻盈。这种轻盈感不仅提升了建筑的空间感,还使得建筑更加灵动和富有变化。
▼结构细部
在木梁的中间我们采取了第二种结构体系:张拉膜结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为建筑带来自然光,同时保持轻盈的外观。这种结构不仅让建筑看起来更加灵动和优雅,还能创造出通透感。这两种“刚柔并济”的受力方式不仅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还赋予了建筑一种动态的美感。三角梁的几何直线与圆形弧线墙体的对比也使得空间更具戏剧性和感染力
▼节点构造
室内表演的舞台中心位于圆形空间的中心。我们设置了室内、室外共3层不同高度的环形木制观看座位,紧凑的距离使得表演者和观众拥有更好的互动体验。歌手随时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变换不同演奏曲目。
用餐区域设置在西侧室内舞台及东侧室外火塘中间,这样无论在任何时段都能随时观赏演出,也可以携带饮品去舞台位置。整体内部材料我们选择使用同款灰色水洗石与水磨石作为底色,尽量弱化视觉装饰效果以凸显出张弦结构与舞台,营造出自然有机感的庇护场所。
东侧室外区域作为外摆篝火表演区,围绕着火塘我们用红砖垒砌出高低双层座位及花池。同时也利用了场地现有的二层户外连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露天小剧场。
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火塘成为一个聚会的场所,音乐和篝火让人们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于无形中缔结深厚而真挚的友谊和情感纽带,这使篝火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共鸣。
▼总平面图
▼平面图
项目名称:漾应的火塘上海蟠龙天地
项目类型:外立面设计,室内设计
设计方:上海实在建筑设计工作室
公司网站:www.sz-architects.net
联系邮箱:SZ-architects@outlook.com
项目设计:2024.01-2024.02
完成年份:2024年4月
设计团队:(主持建筑师)张志坤、刘悦;(项目成员)张文静、申亚宁、孔德勇、李道婷
项目地址:中国上海市青浦区蟠鼎路
建筑面积:213㎡
摄影版权:大川又Mata Okawa
结构设计:iStructure结构事务所(杨笑天、吴琨营、王哲)
景观顾问:南京见植园艺有限公司
客户:南京漾应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物业:瑞安地产(上海蟠龙天地有限公司)
施工方:南京浩亚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结构类型:三角张弦(木)梁体系
材料:水洗石,水磨石,胶合木,不锈钢拉索,发光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