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聿铭建卢浮宫的故事
卢浮宫前金字塔是1988年贝聿铭64岁时设计建造的。密特朗总统邀请贝聿铭到法国巴黎参加卢浮宫改建计划。贝聿铭设计了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此外,他还负责卢浮宫内黎世留翼厅的整建工程。当时卢浮宫的布局已是非常不合时宜了。偌大的宫殿只有两个洗手间供游客使用。最糟糕的是走进卢浮宫让人如坠五里迷雾,人们在狭窄、标志不清的入口处涌动。卢浮宫每年370万游客大多在224间黑暗的屋子里找不到方向,他们试图寻找卢浮宫赫赫有名的三件作品:米罗的“维纳斯”、萨莫得拉斯的“胜利女神”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观众微笑的“蒙娜丽莎”。参观者在里头来回奔波,结果大多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反对声中依然屹立的金字塔
当法国总统选中贝聿铭的消息一公布,整个巴黎一片哗然,尽管贝聿铭是声名卓著的建筑师,这项任命仍引起了法国建筑师的不满。当然,也有支持者,文艺复兴的舵手贾克·朗说,如果想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断走下坡路的视觉艺术地位,法国必须重拾往日光辉,而贝聿铭可以说是集两个世界的精华于一身;他可以引进新世界的光芒和效率,但中国人的血统又使它的设计不会太美国化。
当时,贝聿铭已经草拟了一个5英亩的地下楼层,包含宽大的储藏间,运输艺术品的电车,拥有400个座位的视听室、会议室,一间书店及旧馆内气氛良好的咖啡厅。贝聿铭计划共增加82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且里面光线明亮,重要的是这些全都设在卢浮宫古老的内部结构中。参观的大众可以沿着辐射状的地下通道,走向3个翼楼清楚展示收藏品的各个馆内。
贝聿铭在卢浮宫博物馆的U形广场中,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玻璃金字塔作为博物馆的入口大厅。这座金字塔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吸纳15000名参观者,是贝聿铭依照典型的埃及金字塔比例设计的,这个水晶般的金字塔富有现代的简洁美,它与古老的卢浮宫交相辉映。金字塔的外围用装饰性的水池和喷泉环绕,再配上几个带有采光天窗的小金字塔与主塔呼应,使参观者赞叹不已。
贝聿铭试图利用这种“明亮的象征性构造”来避免抢尽卢浮宫的风头。他认为再也没有其他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有意思的是,由高科技材料制成的金字塔,在形体上比卢浮宫更古老,同时也比它更新颖。这不是贝聿铭设计的第一座金字塔,在此之前,他曾经利用大量的金字塔照亮并连接华盛顿国家艺术馆和它地下的回廊。
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直坚决支持贝聿铭,但这并不能阻止法国人发起抨击贝聿铭的运动。当时的文化部长米切·盖说贝聿铭的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反对者高喊“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等口号,他们形容在卢浮宫前建金字塔比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后英国人占领巴黎,企图从卢浮宫掠走艺术品的暴行更让法国人愤怒。身为法国往日光荣的象征,卢浮宫的历史就是法国的历史。它的象征意义远远不是其他建筑所能比拟的。当时一位法国评论家说:“擦亮眼睛,你以为是在做梦,回到远古的古堡时代。怎么可以由一个中国人修一个吓人的金字塔呢?这是对法国国家风格的严重威胁。”那段时间里的评论多是针对贝聿铭和他的设计的。贝聿铭说,强烈的批评阵势几乎使他难以承受。
贝聿铭在巴黎负责改建期间,有一次上街,一个法国女人恶狠狠地朝他的脚上吐了口痰。当时,贝聿铭只是轻笑了两声说,真有意思,然后就走开了。贝聿铭认为,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维持十足的信心,你必须对自己说,我相信我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别人接不接受于我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接不接受比较重要一点。“客观怎么看,这个我不知道,要等历史来评判,再过几十年看旁的人怎么评价,评价最重要的历史是需要时间的。”
为了赶在密特朗有可能下台的1988年之前建成金字塔,贝聿铭和他的伙伴们加班加点,金字塔终于在1988年初步完工。密特朗在新建成的金字塔里向贝聿铭颁发了荣誉勋章,并说:“您所创造的美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历史上。”
令法国人难堪的是曾经极力反对的金字塔几乎成了他们每个人的骄傲。他们说,贝聿铭把过去和现代的距离缩到最小,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宝石。
如今,由于《达·芬奇密码》一书给卢浮宫带来的宣传效应,卢浮宫人满为患。然而,已是89岁高龄的贝聿铭表示自己已力不从心,他说:“我已经没有力气执行新建工程了,一切要靠主管机构。”贝聿铭是出类拔萃的华人建筑巨匠,他以自身设计的建筑物的恒久艺术魅力征服了全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