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国:只有九位纪国国君記載在歷史上。
姓氏起源:
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到古代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
纪國君主列表(在位年份不详)
姜華父--姜貉子--姜(上穴下紋)父--姜寇父--姜烘--紀元公--紀丁公--紀歸公--紀了公
纪国原为炎帝后裔—支,在商未武王起兵伐纣时或是沾了与太公姜尚同姓的缘故,因而支持武王并联合讨纣而得以继续封侯。纪国与莱、杞、齐、莒、向等国先后为邻。虽不及齐国那样功名显赫,但能以渔盐之利,与各国设关互市,开经商之先河,国内经济迅速发展,遂成为东方列国中的强国。后来由江苏北部迁都今寿光南部(纪台村),鄣邑(旧都)仍属纪,又足见纪之疆域之大。公元前722年,纪国曾征伐坛姓小国,后又与强齐抗争。西周时期,山东除齐鲁两个大国外,还有国力较次的莒国、纪国、莱国、郯国。纪国和莱国是通婚国,他们的结盟使动荡不安的各国互相争雄。
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佐周武王灭商兴周,因首功封于齐国,建都营丘(今临淄地区)。齐国与纪国同属于周朝的诸侯国,后来纪迁都蕺邑(今安平故城)寿光南部,与齐国毗邻而居。
周夷王时期(约公元前866年),齐国发生里两次迁都,姜太公传至第五代齐哀公时,齐与纪本属同姓封国,又是齐国的邻国,但自周初齐哀公荒淫误国,被纪国群侯(包括纪元公-季平子)告于周天子,周夷王烹死了哀公,立哀公的弟弟静为胡公,胡公迁都到薄姑(今淄博博山区一带)。哀公同母所生小弟弟姜山怨恨胡公,就和他的私党率领营丘人杀了胡公而自己登位,这就是献公。献公元年,从薄姑(今博山区一带)迁都,恢复都城临淄,因营丘紧靠淄河而更名为临淄。
蕺邑(纪国国都)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城邑,归姜姓诸侯国,立国于今寿光县南部的纪国管辖,叫蕺邑,与齐国毗邻而居。按理说两国应该和睦相处的,引以为盟友。纪元公把齐哀公荒淫误国的事向周王禀报,周天子一怒之下烹杀了齐哀公,从此两国结下了深仇大恨。齐国在齐文公、成公、庄公和僖公之前,一直内乱不息,国力较弱,虽有报仇之心,却无报仇之力。
公元前695年,齐襄公即位后齐国逐渐强大起来,之前几年纪国因为腐败而衰弱了,齐襄公即位后的第三年,齐国发兵攻打纪国,纪国遂向鲁国求救。鲁桓公积极出面调解,敌对情绪虽然稍有缓解,然而齐国灭掉纪国的念头一直没有改变。两年后,即公元前691年,齐襄公再次打着替齐哀公报仇血恨的旗号,兴兵发纪,齐襄公吞并了纪国的晋口(在今昌邑)、并口(在今临朐)、吾口(在今安丘)三城邑。移其民而夺其地。两年后,纪国内部分裂,纪侯的弟弟纪季将雀口邑(在今临淄东)送于齐国,以求谋国君之助。纪侯(纪了公)弃国逃走,纪遂亡,其疆域北部被齐国抢占,南部遂为莒国之地,鄣邑初为莒治,后论为齐莒争霸之地。
公元前689年即齐襄公七年秋天,齐国发兵吞并纪国,并占领国都蕺邑并改名为安平城(后来齐国将领田单因复国功大,被封为安平君,留守此城)。纪王季了公(季元公之曾孙)见大势去亦,无奈中把蕺邑城池献给了齐国,在破城混乱之际带领宫中王妃、太子、文武官员、贴身侍卫及少数士兵驾车从东门出逃绕道南下前往鲁国。
在逃亡的路上经过一片人烟稀少的丘陵地段(即今天沂水县泉庄乡杨家洼一带),此时天色已晚,由于不熟悉道路更担心齐国的追兵赶到,为了躲避追兵,藏车于路边,纪了公随即命令随从侍卫往山上走,自己则用配剑领头劈开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连日的长途逃亡使随从们身心疲惫不堪,午夜时分终于到了山体的山脚下(今纪王固凳子门处),将士们借着火把微弱的光线,发现四周全是十几丈悬崖峭壁,根本无法上去,正当纪了公感到身临绝境时,忽然探子来报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发现一山洞,深不见底,时世异迁,此时的纪了公喜出望外,就地宿营,为了保护洞中的王妃、太子、文官及部下眷属等弱势群体,纪王(纪了公)与随从将士们同甘共苦,故倚剑席地而坐把守洞口,将士们则轮番在洞外四周巡逻守卫,一夜相安无事。
东方吐白,黎明时分继续赶路,由于不熟悉地形他们沿着崖壁向北再向西行至马家台上面时(现在的走马门),发现有一片树林沿山坡一直生长到达山顶,还以为翻过这座山就是鲁国的领地了,等他们沿着树木生长的方向上了山,在山上往下眺望时,随从将士惊奇的发现,原来一天的跋涉竟然回到昨天晚上露宿地(凳子门)的上面,将士门到处寻找下山的路,各路探子来报,均无下山之路,且无水可饮,随从的一位大将军进柬纪了公,此地无水乃绝境,不可久留,赶快撤离,若留必犯兵家大忌,困我粮草,不战先降。了公闻后欲撤之,太宰大人进言,我公日夜兼程,人劳马困,前途位卜,何不先安营扎寨、寻找水源,就地休息择日再往鲁国,望着满脸尘土的部下,纪王毅然接受太宰的意见。一面派人修筑城门(即走马门,当时唯一能上山的通道)、探测山上的地形,一面派使者前往鲁国寻求支援,由于周成王幼年时登基,管叔、蔡叔作乱,淮夷反叛周朝,周王派召康公授命齐太公道:“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此时的鲁国正处于与齐国的征战之中,无力顾及纪了公的求援。纪了公在走马门亲自迎接前往鲁国返换的使者,等待他的却是瑟瑟的秋风,这位久经沙场的帝王神色暗淡,剑到石壁开三尺深有余,拔剑之际溪流直射(今滴水泉走马门处),黄泥满身,犹如再挂金甲,顷刻间狂风四起,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在狂风暴雨的伴奏曲中愤然刻下“季子复国”四个大字,山上从此有了泉水,每当来此取水便往字上滴上四滴水。时刻提醒了公及他的子民不要忘记自己的家园已经成为齐国的属地了,得予这坚固的自然城池(纪王固)或许会减轻了公何去何从的凄惨心境。凭借险要的地理位置,几年的安定团结,使周边地区的介民逐渐返归纪了公,承受亡国之痛的纪了公又经过了几年的储备,势力逐渐得到巩固。
公元前687年,纪了公在山上(今天的纪王固)大兴土木,修建王宫、城池、楼台、城墙、烽火台。建都杨家洼山(今天的纪王固),更名为纪王国,旗号为“纪氏”字旗,国号为“开纪元年”。登基之日全国初生男儿为国姓纪,并享受王子待遇,此时的纪王深得民心,开始储备粮草,招兵买马,日夜操练将士,并亲自统领三军,广纳贤才,笼络民心,纪国的势力逐恢复起来。在与莒国的征战中已收复了纪王城周边的领土(纪了公逃亡前纪王城乃属于纪国属地),在纪王统领及贤臣良将数年的奋斗下复国计划的愿望指日可待…
…
[原始资料来源于:河北稻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