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联盟官网-设计师互动平台 

25高清案例 SU模型 素材严选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
[散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访俄散记之二)


去新圣母修道院时,俄罗斯之旅已近尾声。那天早上,老伊戈尔兴冲冲地说,今天我们去看俄罗斯非常有名的公墓。我很纳闷,公墓有什么看头?是领略墓地荒草萧疏的凄凉,还是感受花岗石墓碑冰冷的悲怆?
  由于头晚下了雪,气温在零下十度左右。但天气晴朗。当我们的车子沿着莫斯科河,停在修道院前时,首先看见的是一片雪原中的树林,高高低低的松树、柏树、桦树和各式各样的墓碑、雕塑,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一种静穆、庄严的感觉油然而生。四周安宁静谧,那一瞬间,恍若置身荒野之地。也许,只有这样的地方,才是灵魂的安息之所?
  进去才发现,墓地很大,很空旷,参观的人很少,墓园里便一派肃默宁静。跟随在伊戈尔身后,身边、眼里,都是雪地里的墓碑。尽管不通俄文,看不懂碑铭,但当伊戈尔漫不经心报出墓主的名号,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领袖,战功赫赫的将领,众望所归的巨匠大师,便一个个悄然走来,令人肃然起敬:赫鲁晓夫、娜杰日达、赖莎、契诃夫、果戈理、法捷耶夫、列维坦、奥斯特洛夫斯基、卓娅、舒拉、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行走其间,仿佛行走在俄罗斯历史长廊里。
  与其说是凭吊亡魂的墓园,不如说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宫殿。墓地分几大区,有不同雕塑和设计,夸张的达二三米高,简单的就一个十字架。但每座墓都堪称艺术品。那墓主的雕塑,或全身,或半身,或头像,或浮雕,个个造型独特,栩栩如生。艺术家巧妙地抓住细节,生动传神地概括出墓主的性格、思想乃至传奇的一生。墓主的灵魂与雕塑艺术感染力的结合,强烈地震撼着心灵。
  赖莎的墓是1米多高的雕塑。她是戈尔巴乔夫的夫人。墓前有很多鲜花,陪伴着这位总统夫人的芳魂。问是谁送的,伊戈尔说他也不清楚。“也许是戈尔巴乔夫吧。他常来这里。
  娜杰日达是斯大林的夫人,死时只有31岁。雪白的大理石墓碑,上面是她的头像,端庄、典雅,深思而忧伤。一只手摆在前面,女性的温柔和美显露无遗。
  图154等飞机的设计师图波列夫的墓碑,则是一个飞机模型。机翼上,镌刻着他对苏联航空事业的贡献。一架飞机的翅膀,是他一生最好的描述。
  果戈理的墓碑上是一尊白色胸像。他双肩披雪,目光安祥地注视着远方,仿佛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艺术世界中。据说,墓中的遗体,并没有头颅。他的崇拜者,早在下葬前就将他那伟大的头颅,弄走珍藏了。
  《青年近卫军》的作者法捷耶夫的墓碑,上方是胸像,下面是一组近卫军雕像。法捷耶夫很幸福,他和他的青年朋友永远生活、战斗在一起了。
  契诃夫的墓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在围着圆形花纹的铁栅栏中,小屋状的墓碑顶盖满白雪。小小的墓碑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作家的名号和生卒时间。如此简朴,但生命就在这简朴中变成了永恒……我走着,一次次被感动,被震撼。
  王明的黑色半身像,隐在几棵松树间。树叶掩住了半边脸,但他目光炯炯。有关他的历史,很多不清楚,也许他还有话要讲。这也是墓地中唯一的中国人,尽管有夫人从旁作伴,却只能整天和外国人在一起,他们会怎么看王明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镌刻着作家斜卧床榻的浮雕。积雪将这幅本就很出色的浮雕,勾勒得尤为生动。那瘦削的脸庞,深沉的眼光,洋溢着与命运搏斗的坚韧。浮雕下方是他自己的签名,墓碑前的台子上,则雕刻着一顶军帽、一把带穗军刀,这最具象征性的两件物品,标志着他如火如荼的青春岁月。望着他手下那摞书稿,想起了那段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眼前不禁浮现出保尔、丽达的青春身影,浮现出冬妮亚旋风般飞跑的身姿。
  马雅可夫斯基的墓碑设计独特:黑色大理石底座上,镶嵌着深红色的大理石,中间又用黑色大理石雕了诗人头像。瘦削的脸庞、蓬松的头发、圆睁的怒目。尽管和市区北京饭店广场上那尊不可比,但这里的他更像他,一个敏感焦躁、充满矛盾、有勇气去面对死亡的人。而现在,一切停下来,他静卧在这里,不再有烦恼。安静的修道院,真的是人类躁动灵魂的安息地。
  在公墓中央甬道右侧,最醒目的地方,一处青松翠柏和各式鲜花堆成的高冢,是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的安眠之地。纯白的大理石墓碑,依然凝记着她年轻时的舞姿。这位曾让全世界为之疯狂的天才舞蹈家,把俄罗斯古典芭蕾的庄严和华贵、诗情和神韵,糅在了烈焰般燃烧的激情、恋人般痴醉的舞步中,让庄严和华贵洋溢着人间气息,让诗情和神韵飘散着平凡的人情味。
  还有很多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大多不认识。但不重要,关键是在这里,灵魂的宁静和艺术的有机融合,足以说明一切,不需要太多文字,也不需要什么颜色。瞻仰着这些名人的墓碑,我仿佛听到了墓主们最后的诉说。
  从前,读房龙的《与世界伟人谈心》时,不禁想,假如不同时代的伟人们聚到一起,那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真有这样一幕场景,那么它只可能发生在墓地。现在,行走在层层叠叠的墓碑间,不禁突发奇想,这么多大人物,这么多俊杰天才聚在一起,他们一定不会寂寞。但他们会相安无事吗?比如说,赫鲁晓夫一激动,会不会再次挥舞他的皮鞋,像当年在联合国所做的举动那样?
  赫鲁晓夫的墓碑,是无意间发现的。黑白两色的墓碑,一下子吸引住了我们。那是用四块黑白大理石相向交叉堆接而成的。他那著名的大脑袋,从石块空隙中探出来,看上去显得倔强。显然,雕塑家是用这样的抽象手法,来表现这个个性独特的政治人物,那造型简单明了地总结出墓主毁誉参半的一生:有黑有白,有功有过,黑白交织,难分多少。
  其实这里有故事。墓碑设计者是涅伊兹维斯内,前苏联抽象派雕塑家。赫鲁晓夫掌权时曾臭骂过他。那是1962年,赫参观画展,看到涅的作品时说:你这是什么?是大便!涅忍无可忍地反击:你既不是艺术家,又不是评论家,凭什么说这样的话?赫大怒:我是矿工时不懂,做基层干部时也不懂,但我现在是党的书记,难道我不懂?此言一出,众人皆惊。现在想来,我们也觉好笑。
  据说赫下台后,希望与涅和解,但3次邀请皆被拒。1971年赫去世,他留下遗愿要涅为他雕塑墓碑。他的儿子请求雕塑大师,涅答应了。于是就有了这座构思奇特、寓意无穷的雕塑。赫鲁晓夫为什么会请自己辱骂过的雕塑家,为自己设计墓碑?是表示他已认同了对方的艺术主张,还是要表明他的宽容与和解?这真是让人参不透的谜,像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耐人寻味。
  一个人,无论活着时多么显贵,当生命结束,墓地就成了他最终的归宿。只不过,墓地所承载的,并不只是死者的生活,而活着的人来到这里,看到的当然也绝不仅是生命的终结。
  据伊戈尔介绍,公墓是1898年始建的,1923年开始成为安葬前苏联知名人士的地方,至今已有两万多名人在这里安息,是闻名遐迩的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死亡,常被人们视为悲哀。为排遣这悲哀,人们常求助于迷信和虚无。富于创造力的俄罗斯人,却把这悲哀凝固成一种崇高美,化作鲜活的记忆,化作伟大的力量。这里的墓碑、雕塑,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无论写实,还是抽象,都那么线条流畅,高雅而肃穆,使人对死者产生一种超越死亡的想像。随着岁月流逝,这些伟大的名字,正慢慢成为档案柜里冰冷的一格,一点点褪去色彩。然而,当我们行走于新圣母公墓,那些褪色的记忆,又重新鲜活起来。
  据伊戈尔说,莫斯科的年轻人谈恋爱,也喜欢到这里来。是的,漫步在墓碑间,你可以和你心仪已久的巨人相遇,可以和伟大的灵魂对晤,可以回眸历史、思索人生。在获得感情慰藉和灵魂洗涤的同时,也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因为,形状各异、质地色彩不同的墓碑,墓碑旁千变万化的雕塑以及肃穆、宁静的气氛包围着你,熏染着你,周围的一切都有了灵光。不知不觉中,那忧伤已然飘逝,死亡的恐惧早已荡然无存,你会感到死亡的庄严和神圣,生命的高贵和伟大。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走出墓地时,正午的阳光散在雪地上,晶莹闪烁。风吹过,一点温暖在身上流动,心里不禁想起老子的这段话来。
  
  2003.12.22
  



转自: http://www.icpdf.com

 

 

haocoic

积分:9630

私信

    • 新中式办公室|中国人才懂的审美
    • Plan proposal 「The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 海报设计,爱格板衣柜衣帽间定制
全部评论
沙发
沈景 2009-10-17 20:16 来自: 江苏宿迁
路过顶一下 。

楼主加油 。
板凳
沈景 2009-10-17 20:16 来自: 江苏宿迁
路过顶一下 。

楼主加油 。
4楼
qiugedma 2009-10-21 13:53 来自: 四川成都
时代倾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微信群

只欢迎设计师加群,做广告的一律不允许,加群请先加微信:snsjlm0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锁定精彩,每日推送精选案例或资讯,公众号:snsjlm!

我要设计

如您需要设计,免费为您对接最适合您的设计师,电话:15011229364!

奖项证书

打通协会设计认证通道,提供证书申报服务,微信:13436879894!

  • 联系客服
    •   QQ 44247496

    •   13693232461
    • 工作日:早9点晚6点


      备用联系:15011229364(电话/微信)

  • 二维码

    官方微信/小红书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

    •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关注本站公众号
    • 小红书

      关注小红书
  • 发布
  • 收藏
  •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