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镇销售中心项目介绍: 融于自然,回归初心/绿色生态,中国最诗意的销售中心 “青岛小镇”地处青岛小珠山余脉,属崂山山系,为燕山期形成的花岗岩山地,山势高峻雄伟,草木葱郁,特有的风化石更是赋予独特的万千气象。“青岛小镇”定位为度假功能的第二居所,其售楼中心在设计初期即被规划将作为游客中心使用。项目建筑由美国著名BCJ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师Robert Miller设计完成,建筑结构由加拿大Fast+EPP公司设计完成,室内设计则由上海ARCHI意·嘉丰设计机构担纲。 项目名称:青岛“万科青岛小镇”售楼中心 设计公司:上海ARCHI意·嘉丰设计机构 项目面积:2250平方米 主要材料:板岩饰面、布朗灰理石、SPF木定制木隔栅、活体垂直绿化墙面 参与设计:候萃萃、陈曦 整幢建筑依山而建,采用“筑屋于木”的理念,通过木桁架屋顶与树状重木两大独特的结构,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目的。优美的流线型植物屋顶,通透流畅的建筑体,宛如一片云飘在山谷中央,完美融入于风景中,而这也正是建筑师所要表现的“栖息的诗意”。室内设计完整地延续并展现了建筑绿色有机、人性关怀、地貌人文的设计理念,内部多采用当地出产的板岩、风化石和钢板、水泥板、原木,结合大量定制的仿生形态家具,用简单、原始的材料来呈现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它的肌理朴素甚至有些粗糙,却与室外不事雕琢的山石草木相应和,用初始的自然之美提示着人们回归初心的可贵与自在。 前瞻设计,容纳双重功能 建筑80%都是由玻璃幕墙覆盖,三维曲面木屋顶设计采用悬索结构,屋面无需额外钢梁支撑,但同时也造成了室内隐蔽工程无处安置等问题;意·嘉丰的设计师与建筑配合,将所有安装至地面及有限墙面上,确保室内只余大平层以及原顶结构裸露,解决了建筑与内部空间在功能上的流畅与合理。 项目初期作为销售中心,后期作为游客中心,前者为商业展示功能,后者为服务休闲功能,而它的设计必须是一次完成,这意味着室内设计必须具备包容的前瞻性和多重的灵活性。在室内规划中,设计师不但要满足水吧、沙盘区、更衣室、签约区、洽谈区等区域的功能,同时又为以后的游客中心预设了可以经销当地特产的自由售贩区,以及为热爱骑行的游客准备的铺设有自行车道的自行车配件店。 建筑内部结构狭长,由于空间基本都是以反射性的玻璃材质为主,结合8米多的层高,拢音效果会较差,因此设计师专门设计了胶合木的梭形格棚来处理墙面。梭形取自立柱两边细中间粗的形态,为达到最佳的视觉和谐效果,格棚采用与立柱同样的材质并在加拿大定制。柱身在水平方向打孔,一为吸音,避免产生回字状的混音;二则是考虑到以后作为游客中心使用时,装饰面不能长期一成不变,可定期在小孔里穿插麻绳编织,通过颜色、位置的变化来打造多变的“第二表情”。 艺术装置,组成动态轨迹 为保证空间的通透性,由玻璃幕墙围合的建筑内部并未设计纵向墙体分割点,因此如何进行功能区分与引导都是设计的难点。整个空间首先通过弧形书架和多种形态的沙发摆放,自然区隔出不同的洽谈区域。其次,设计师从每个人童年记忆中都会存留的折纸游戏出发,将在后期会成为视线障碍的销售台设计成螺旋形切面体,并由此自下而上衍生出“风之舞”艺术装置,由不规则的水泥板组成的销售台则巧妙地变成艺术装置的一部分。飞舞在空中的纸片组成一个动态的轨迹,隐性地引导人们按照既定的动线进入室内,并穿插在沙盘区、洽谈区之间,串联起各自独立的区域,形成一条有序的脉络,巧妙解决了双重功能的矛盾关系。 与“风之舞”一道在空间内展开的,还有专门设计的一系列主题为“动物大迁徙”的艺术装置。这些艺术装置都具有隐喻的作用,暗示着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生存危机。翻飞在空中的“风之舞”,仿佛孩童手中抛飞的纸飞机。透过纸片的间隙,目光被引向久违的蓝天;放大的巨型小鸟幻想着重新统治天空,把代表现代文明的汽车变成它的鸟巢;4米多高的仙人掌已经没有了刺,但哪怕只剩骨骼,也要顽强绽放出绿色的“花朵”;随处可见的麋鹿、小狗造型的绿植小品以及纸板元素变化而成的动物形象,诉说着它们与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这些用优美、童趣的方式呈现的艺术装置,还原和放大了人们心底温存的美好童真,从而启发人们去思索人类与环境的平衡关系,而这也正呼应了整幢建筑的绿色环保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