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设计师是一个比较难管理和合作前行的群体? 我说,那是TA对行业态势和自身未来定位没有清晰地认知。 第三方的解说更客观,也更容易引发共鸣,胜过老板或者搭档们的千言万语;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 不是好士兵。 这是我们从小受的教育, 每个人都要成为能人……. 很多年轻设计师的最高工作目标: 翅膀硬得那一天,自己开公司,单飞…… 因为前辈们, 或者说现在的老板就是这样过来的 过把瘾吧, 谁说人生需要不断去历炼呢……. 多年前,有前辈说, 我就想带个助理背着图纸筒游山玩水, 走到哪儿画到哪儿, 每年就只接一两个项目 国外很多设计师不就这样干的吗! 还有说,我就想把设计工作室, 开成一个私房菜, 你喜欢就来吃, 也不求所有人都喜欢, 再说俺也服务不了所有人 ……. 我只能说,再好吃的东西也有吃腻的时候 虽然常有人把设计师比喻成厨师, 好厨师与好老板,很难兼得。 从14年开始, 很多工作室模式发展的团队有了“天花板” 陆续有工作室的个体设计师回流到大公司平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很多同时起步、 但却有着良好内外协作机制的公司在持续发展 ...... 透过现象看本质, 是我一直在坚持的行业探询与思考方式 1 晕轮效应vs大师情怀 每个设计师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头牌”, 我们都是浸润在“大师”的作品中成长起来的, 从过往的投稿和参赛作品中或多或少看见某某的影子; 再说了,早期的室内设计行业是一股脑儿“往外看”, 当然,做为媒体导向,多少也有助力之嫌。 如果他们没啥名气和成就,也犯不着漂洋过海去朝圣了, 咱们去学习或参观的这些大师和他们的工作室,都是在他们功成名就之时,而他们苦逼的画图、跑工地,年轻时的艰熬岁月,咱们是看不到的,也少有拿到台面上来讲的; …… 当我们“向内看”、“向后看”时, 这些大师工作室是在特定的社会与行业条件下产生的, 就象罗马不是一日修成, “工作室模式”有着本身固有的条件或“水土不服”的因素。 2 格局,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的“局” 中国整体社会信任成本较高,行业组织也在不断健全必要的评估与保障体系,早年就有过装潢公司携款跑路的。所以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有品牌、行业知名度的、大店和口口相传的,一则是在规避选择的风险;二则是面子使然,中国人好面子是不争的事实。当然现在“识货”的业主也越来越多,这是好现像。 所以,往往大型家装公司是海陆空的广告轰炸,店面也是高档大气上档次......否则怎会有“店大欺客”、“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之俗语了?! “没有梧桐树,何来金凤凰”,一个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设计品牌,更容易聚集上下游的物理资源。当下,很多设计公司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些推广和曝光(很多设计师的潜意识会觉得商业与专业相背),最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力资源遇到瓶颈了;而对于那些“默默无闻”、低调的个体工作室来说,就更难吸引优秀设计人才了。 3 我必须一个人都干了!!! 业务要谈、图要画、合同要签,款要收、售后服务还不能拖后腿...... 很多年前就有业主说过,当一个设计师既谈业务、又做设计、还收款和售后服务时,他的格调是高不到哪儿去的。业主需要的是专业智力,而非劳力;从客户体验流程来说,专业服务与“打杂”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专业化和相互协作,从而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分享到进步的喜悦。 很多设计师常常报怨设计费收不到,收不高,在客户眼里,一个人和一个团队的价格当然是不一样,体验决定价值,不管你认不认可“设计的生意之道”,项目成交的过程终究是靠团队的软、硬实力去博弈的。 4 能人,但不可能是超人 很少有设计师能成为卓越的管理者,因为,管理企业日常运作根本就不是他们的长项! 业务环境好的时候,一个人的精力足以应付,反正有活干,有钱分,皆大欢喜; 而当业务环境不顺之时,一个人就要疲于奔波,里、外应付了。 在各行各业中,运营能力更好的企业有着更高的生产力、效率和灵活度,不断创造着竞争优势。运营能力不像客户体验的改变那样能为外人所感知。其隐蔽性使其成为绝佳的竞争优势来源。 5 专业协作体系 专业的工种协同意识、完善的市场配套体系,以及各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客户的成熟度,是国外设计工作室得以正常运转的技术基础,通过分解工作,任务可以被分配给具有最大相应能力的人员,包括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人员,从而提高完成质量。各种事务可以同步完成,缩短了工作时间。在完成质量相近的前提下,成本却大大降低了。 面对各领域知识的日益膨胀、复杂化,一名设计师要想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开放、分享、连接、协作能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品质发生改变;以更节省成本的衔接内外部资源、以更快速高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从“我能”到“我们能”,术业专攻,努力培养每个人成为团队运转机器上的螺丝钉。 6 要么创建平台,要么加入优秀的平台 当下,很多设计公司所面临的困惑,对设计师型的领导者来说,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 在不缺少优质客户和市场资源的当下,平台化,是未来设计公司的发展趋势,需要在对的时间点、启用合适的人、采用正确的战略,建立一种富有弹性且具有吸引力的运营机制,以真正释放出每个人的价值:资源、时间、专业知识以及创造力。 公司平台如何与个人的才能结合,从而带来比“工作室”单打独斗更好的结果?!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践行。 《室内设计内参》是由王建军、朱小斌两位室内设计行业资深的专家发起的一个知识分享平台,旨在为行业人员开拓思维、提升认知,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授课分享的形式与广大业内人士交流互动,以丰富全面的内容、独到开阔的视角已成为众多设计机构及个人的长期经营管理顾问,在业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