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联盟官网-设计师互动平台 

25高清案例 SU模型 素材严选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

тНě Мass

积分:8660

私信

    忆起今年回上海时的一件事:和朋友走出地铁口,被迎面而来的两个妇女和四五个小孩挡住,朋友往旁走开去拍摄马路对面的一座教堂,我则侧移几步让了让道。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这几位迎面的路人并不就此走过,而是问了我一句话:“你吃饭了吗?”
   

    这一问,让我有点脑子转不过弯来,我仔细打量面前的这帮大大小小众人,土里土气但干干净净的穿着,一看就知道是从外地农村来上海的,可以排除熟人的可能。既然不是熟人,她们想干嘛?套近乎骗顿饭吃?还是接下来会说一套钱财被窃走投无路之类的话以求帮助?……一瞬间,我的脑子里面设想了无数种可能,反应到我脸上,成了一个戒备疑惑的神情,和一句:“你们想干什么?”
    “我们还没吃饭呢。”她们的回答更加让我一头雾水。

    这时朋友走来一把拉了我就走,我疑惑的问他:“她们问我吃饭了吗是什么意思啊?是想请我吃饭?还是想我请她们吃饭阿?”
    “吃你个头阿,那是要饭的。”
    “啊!……”我脸上的问号顿时变成了一个惊叹号。

    当时除了惊叹怎么还有这样的要饭开场白之外,并没作细想,现在想来,却多了几分感慨。

    时代在进步,这要饭的也与时俱进起来。以往,要饭的标准形象就是破衣烂衫,手端一个豁了口的破碗,虬结如草的头发和常年不洗澡的脏臭。经过了一个拒绝脏臭,抛掉破碗换搪瓷茶缸,衣服上象征性的打几个补丁的时代,竟然那么快的一步跨越到整洁的温饱形象时代来了。这发展之迅速,比起我们伟大祖国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象征社会贫困最底层的乞丐都能脱贫了,那我们祖国大地上,岂不是该无不饱之腹,无不裹之体了嘛。

    但事实上,贫困地区的人民,照样在温饱中挣扎,新闻媒介上,照样还能看到一户人家共穿一套衣服,饿得皮包骨头的纪实报道。这一向是赤贫代表的乞丐不再代表贫困了,看看气派的“乞丐村”,满村堂皇的小楼和家用电器,是什么让他们脱贫致富的?乞讨,去城里乞讨,去大城市要饭。

    从一开始的为求裹腹,端着破碗求施残羹剩饭,到后来的只要大米不要饭,再发展为现在的不要大米要钢崩,甚至出现给张大钞能找零的怪现象。从最早的“莲花落”,到耳熟能详的“大哥大姐行行好,给口饭吃吧。”再简化为“可怜可怜我吧,帮几个零钱。”以至于文雅婉转到“你吃饭了吗?”的乞讨开场白。

    是谁造就了这令人瞠目结舌的“进化”?是贫富差异,是身富而心不富。

    贫富的差异太大,富裕的城市人,随便施舍个一星半点的,就能造就出这么些职业乞丐,就能造就出这样的符合城市形象,不影响市容的委婉专业要饭。

    与其说:这样能显示先富裕起来的部分人民的善良,还不如说:这样恰恰很悲哀的暴露了富裕生活中人善心的功利化和默然敷衍。我们对于近在眼前乞求的伪弱者,可以用一个简单到不耗费卡路里的动作行为,顺水人情般的买到慈悲以告慰自己蠢蠢欲动的良知。却对于千里之外垂死挣扎的真弱者无动于衷,我们可以对媒体的贫困灾区报道大加感叹唏嘘,而未必能愿意花上一点点的时间和精力去邮寄一些衣服食品。对我们而言,几十块钱的邮费能随时随地的在身边满足自己几十次的伪善自欺,那丁点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去喝杯咖啡,泡会儿吧。

    不要再抱怨乞丐职业化,不要再对冒出的种种奇怪行乞手段大加批判。是我们,伪善的市场造就了这一切!好好的思考思考吧,想得到什么样的世态,我们该付出什么样的施舍?

 

 

тНě Мass

积分:8660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微信群

只欢迎设计师加群,做广告的一律不允许,加群请先加微信:snsjlm0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锁定精彩,每日推送精选案例或资讯,公众号:snsjlm!

我要设计

如您需要设计,免费为您对接最适合您的设计师,电话:15011229364!

奖项证书

打通协会设计认证通道,提供证书申报服务,微信:13436879894!

  • 联系客服
    •   QQ 44247496

    •   13693232461
    • 工作日:早9点晚6点


      备用联系:15011229364(电话/微信)

  • 二维码

    官方微信/小红书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

    •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关注本站公众号
    • 小红书

      关注小红书
  • 发布
  • 收藏
  • 签到